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爱是精神传承

(2022-06-19 07:59:15)
分类: 痴心父母

              父爱是精神传承  

                  王云龙

 父爱是一座山峰,我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苏霍姆林斯基说:“父爱是有条件的,需要建立在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所以,父爱才显得不那么热烈和奔放。”

阿爸宝元是农民。他没过学堂,对于子女上学的观念则与姆妈绝对地一致。他说,小时候看有钱人孩子上学,眼热。解放了,我的儿女个个都得读书,能读多高就读多高,能走多远就多远。

 上世纪五六十年,农村温饱尚未解决,孩子上学,农不敢奢望,女孩子上学是微乎其微。阿爸供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一个个上学,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每当新学期开学,缴纳书费学费阿爸总到大队贷款,队长嬉笑:你王宝元分红年年倒挂户贷款何时能还清?父亲硬生生扔下一句话:还贷用勿操心!我三个儿子,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我家读书之事被说得沸沸扬扬:王宝元真是做煞胚,嘎大的子女不去挣工分女孩子读书有啥用?贷款读书亏他想得出! 阿爸说“我辈睁眼瞎吃的苦还少吗?新社会男女平等,有文化才派得上用场!”阿爸顶着舆论的压力,坚持供我们读书。他也希望我哥仨能参军去部队锻炼,1963年我应征体检合格,刚满18岁,无奈让给了即将超龄的青年,后来读杭师无缘当兵。65年我哥入伍吉林当兵,69年我弟入伍福建当兵。阿爸眉开眼笑“走得远长见识,有文化就是好俩儿子都是驾驶”60年代我三兄弟两个读中专,一个读初中。70年代两妹妹高中毕业正值文革时期。小妹初中毕业,大队不予推荐读高中,原因是我家读书人多。那时农民意识开始转变,要读书的人多了。1977年大妹高考恢复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是义桥大队第一个大学生。阿爸引以为傲

供我们读书那些年,真苦了阿爸,他一年到头,起早摸黑,全家熬吃省用,背着债务。人家造房子,我家仍住三间低矮草舍。阿爸铆足了劲,垦荒山荒地种作物1964年,光芝麻就一百多斤。种得最多的是蕃薯和蕉藕,蕉藕粉做丝粉,是日常的一道主菜。养鸡鸭鹅猪狗,还养过牛、山羊、兔子。农副产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需求,因此王家没有一个儿女精干瘦。

阿爸自嘲是大老粗,其实他心灵手巧。当过多年生产队长,农活样样精通,是个好把式。他采集辣椒草花籽,花籽与米粉按比例搅拌做成饼发酵酿造米酒。把竹蔑劈得很薄很细,编织各式各样的竹制品,印象最深的是那只大饭箪,八口之家,盛饭要排队饭箪可几个人同时盛饭。他的技能小到编草鞋、修补竹晒垫,制作双轮车的木架子。大到夯泥墙,造草房。1972年自己动手,亲戚朋友换工,盖起了三间草房。他会杀猪宰羊,那既是力气活,也是技巧活还为隔壁阿婶接生过呢。他的聪明才干体现在他的逻辑思维,生活和劳动的细节之中。

阿爸吃苦耐劳,对我们兄弟仨要求也非常严厉。我从小到大没睡过懒觉天蒙蒙亮,他就喉咙邦响:走起来了!都给我走起来!有时睡眼惺忪磨磨蹭蹭,他竹梢床沿一抽,瞪眼竖眉:“农民儿子,就要勤快,王家没有懒惰胚!” 我们六岁就开始放羊、放鸭放鹅,割草,八九岁,放早牛的任务就逐个落在我们头上。十来岁就跟着阿爸去参加田间劳动。读书的日子也不例外,寒暑假,节假日更不用说他说三个起早抵一工。

阿爸任劳任怨,艰苦朴素言传身教,我们潜移默化1963遭受洪水灾害,蕃薯地的水涨到肩高,我哥俩潜入水捞蕃薯以渡饥荒我读初中时,周末起早去三四里外的山上捡柴,周一清早挑柴到镇上卖了缴一星期的伙食费。1961年我在闲林埠青年中学读高中,姆妈给我做了一套新衣服一双布鞋,那布鞋我只在学校里舍得穿,闲林埠到家25里砂石路都光着脚走。

阿爸一辈子艰苦奋斗,与贫困相伴,与拼搏并行,与病魔抗争,以勤奋为荣我们得以传承我的人生跌宕起伏,在政治运动中,被党内除名,我以坚定的信念,二次入党。退休16年,一直发挥余热,践行初心使命。这种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得益于阿爸的传承 

父亲节告慰阿爸在天之灵: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读书成了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阿爸的精神是无价之宝,王家子孙代代相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