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急诊口诀,真的实用吗?

(2016-08-26 16:07:07)
标签:

杂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王西富

编者语:#急救科普#近来看到多个平台在转发一些急诊口诀,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哮喘持续、心梗等急症的急救处理原则与措施,并纷纷表示好记、实用!@急诊夜鹰    提醒大家,其实这些口诀过于取巧、甚至仅仅为了凑齐字数,无法随医学发展而更新,也就错漏百出!请转发周知!原文如下:

急诊口诀,真的实用吗?


近来看到多个平台在转发一些急诊口诀,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哮喘持续、心梗等急症的急救处理原则与措施,并纷纷表示好记、实用!!

http://ww2/large/60ac23e9gw1f13uri85nnj20b608udgj.jpg

辅助记忆的医学口诀因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向来受医学生追捧,也是考试成功的所谓秘诀。然而临床急救是很具体的,是基于实际评估所做的应对,一套口诀显然不能包打天下。


而这些口诀过于取巧、甚至仅仅为了凑齐字数,无法随医学发展而更新,也就错漏百出。

以其中的《心肺复苏》口诀为例,我们来分析其中的一些问题。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多实践,及时诊断最关键。

一大二止四消失,条理再多记要点。

急救措施CAB,各项功夫要熟练。

人工呼吸心前击,胸外按压须规范。

自主呼吸不出现,加压给氧或插管。

复苏三联肾阿利,呼吸兴奋可回碱。

补碱纠酸升小血,防止肾衰抗感染。

甘露能防脑水肿,心律失常早除颤。

各种措施运用好,起死回生危转安。

我们逐句分析一下:


1.心肺复苏多实践,及时诊断最关键。

这句是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靠的是心肺复苏,而早期识别心脏骤停是最关键的。


2. 一大二止四消失,条理再多记要点。

这句是说如何识别心脏骤停。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所谓一大二止四消失具体是什么意思!估计是识别心脏骤停的7个要点吧。“大”指的是大动脉搏动不能触及?“二止”是指呼吸、心跳停止?“四消失”是指神志丧失、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另外两个“消失”我就猜不到了)


实际目前专业人员识别心脏骤停只需要评估三个指标:反应、呼吸、脉搏。无反应、呼吸停止或仅仅濒死喘息、无颈动脉搏动即为心脏骤停。对于非专业人员,仅需要判断反应和呼吸状态即可。而这句口诀显然关键信息语焉不详且有画蛇添足之嫌。


3. 急救措施CAB,各项功夫要熟练。

这句是说心肺复苏的顺序应遵循胸外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 顺序,先从胸外按压开始。这是针对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复苏顺序。


4. 人工呼吸心前击,胸外按压须规范。

这句显然与上句不符。上句说要从胸外按压C开始,而此处却是说先人工呼吸。此外,胸前锤击所谓的机械力作用除颤也已经在10年前就不再推荐。


5.自主呼吸不出现,加压给氧或插管。

此句是说,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应球囊给氧或者气管插管。原则上是正确的。但目前临床急救时有过于早期气管插管,从而影响早期高质量复苏的情况存在。应警惕。


6.复苏三联肾阿利,呼吸兴奋可回碱。

这句错的比较严重。“复苏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的说法已经过时。复苏时的药物使用向来是乱套的,医学本科生统编教材《内科学》里在心脏骤停章节就存在诸多用药错误。


肾上腺素可用于室颤、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心室静止(心电图呈直线)。


阿托品已经不再推荐用于无脉电活动、心室静止,更不用于室颤。


利多卡因仅用于室颤或无脉室速,作为胺碘酮的可替代药物。


而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等在心肺复苏里完全没有地位,不推荐使用。

这种打包形式的药物使用口诀在临床上危害不小,毫无临床急救思维,纯属生搬硬套。


7. 补碱纠酸升小血,防止肾衰抗感染。

临床心肺复苏急救时,补碱过早过多是比较常见问题,后者实际不利于复苏成功。补碱时机应选择在气管插管、充分通气之后仍有酸中毒存在时。(谁能告诉我“升小血”指的是啥?)


8. 甘露能防脑水肿,心律失常早除颤。

院外心脏骤停多为室颤,室颤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早期除颤 心肺复苏。把除颤这个要点放在歌诀的最后、放在诸多药物之后,显然是存在急救程序错误。每延迟除颤1分钟,心脏骤停室颤的抢救成功率可是下降7%--10%哦!!


9.各种措施运用好,起死回生危转安。

这句纯属废话。就口诀的教的那些,想起死回生,很难。

这个口诀,更大程度上算是索命口诀!


夜鹰微信公众号:jizhenyeying 同步推送

转载需征得许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