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日报道,英国顶尖医学专家、世界著名的综合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前资深编辑理查德
史密斯日前发表专栏文章,呼吁社会各界不要再浪费金钱以试图治愈癌症,因为患癌症而病逝是“最好的死法”。
在文章中,史密斯写道除了自杀之外,死亡的方式可以分为四大类:猝死、痴呆症导致的或长或短的死亡、器官衰竭致死以及患癌病逝。“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更倾向于猝死,但我认为这种死亡方式对于死者家属而言太难接受。在我看来,患痴呆症后或长或短的死亡过程是最糟糕的,因为那时你的记忆被慢慢抹掉,然后似乎突然之间死神就降临了。而器官衰竭致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这段时间内病人需要长期就医、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夜鹰看完这段,恍然大悟,原来世界顶尖医学专家里也有脑残的。
人固有一死,或快或慢。所谓快,就是经常说的无疾而终。所谓慢,就是缠绵病榻受尽折磨而死。人人恐惧死亡,若有得选择,自然选快不选慢。故有人倾向于宁愿猝死不愿意痛苦中等死。
史密斯砖家的死亡分类明显不合理,猝死与慢性器官衰竭死亡是可以相对比较讨论的,差别如前述。然而痴呆和癌症却仅仅是两类疾病的名称,而并非疾病过程,在这两类疾病的死亡过程中,大部分也是一个慢性器官衰竭受尽折磨的过程。癌症患者患者并非如史密斯所说的重游故地、一一道别、写诗作画、打打吗啡、安安静静走向天堂的。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夜鹰见证千百例死亡者。癌症晚期痛不欲生者比比皆是。曾有肺癌患者,放弃放疗化疗,反复肺部感染,呼吸困难,消瘦,甚至出现肢体癌栓栓塞坏死,眼睁睁看着它变黑发臭,可谓生不如死。也曾遇到一鼻咽癌晚期患者,当进入患者家中时,他已经去世,但是当时我眼前的一幕令人惊栗,那种极端的触目惊心的皮包骨头,不知他是如何熬过这些岁月的。
除了猝死,所有慢死的患者包括癌症或者痴呆,都必然经历一个慢性器官衰竭的过程,癌肿造成的器官极端病变甚至令人更加痛苦,癌肿骨转移更是痛到骨头里,即使是有吗啡类止痛药物可以使用。
癌症作为一种多发病,科学的对待方式仍然是日常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若疾病不可逆转的恶化,则理性对待,以姑息舒适治疗为主,有尊严的离世。况且,癌症并非不可治愈,越来越多的人在术后或化疗后长期无病生存,万万不可任性弃疗。
因此,我赞同有些医生的观点,史密斯专家根本称不上“医生”,“他显然没有去过癌症病房,没有亲眼见过癌症病人有多么痛苦”。
最后,我忍不住的“恶意”猜测,62岁的史密斯是否患有痴呆症或精分症,不然怎会有如此惊人之语呢?
作者:急诊夜鹰 文章载于
医学界杂志微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