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王蠋
(2015-03-11 15:56: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史记》故事 |
战国时期,魏国人乐毅在稷下学宫求学认识了王蠋。二人谈起天下大势,各抒己见,滔滔不绝。
乐毅说:“目前天下形势,以秦国和齐国两大强国掌控。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强盛。又经秦惠王和秦昭王两代强势君王选贤任能,开疆拓土,现已成西方一霸。齐国在灭亡宋国之后,咄咄逼人,一跃而成为东方强国,四邻皆惧。蠋君以为如何?”
王蠋说:“不然。书曰:以力服人,不能长久;以德服人,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当今齐国已经危在旦夕。宋国乃殷商之后,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怎么能说灭亡就灭亡了呢?燕国,召公之后,偏安一隅,齐桓之时,一度助其复国,而今差点亡于齐手,燕国人能不切齿怀恨?赵国,紧邻齐国疆土,自赵武灵王以来,尚武强军,齐国无事则已,一旦有事,齐国将首当其冲。魏国与齐国多年征战,虽然齐国战胜,难道就能保证齐国永远不败吗?还有韩国和秦国,一有机会,都希望齐国出事。南方的楚国也是虎视眈眈,难保到时楚国不会落井下石。由此看来,当今天下,齐国最危,齐国最险,齐国危亡在即。可惜齐王还陶醉在胜利之中,自为东帝,不思警醒,可悲可叹啊!”
乐毅说:“蠋君何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力挽狂澜,助齐王一臂之力,为齐国早作打算呢?”
“齐王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就在眼前,他哪里能听得进去。俗话说‘危言耸听,杞人忧天’,更何况人微言轻,有谁会相信呢?只是苦了齐国老百姓啊!”王蠋无奈地摇头叹息说。
乐毅说:“蠋君高见,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以后打算干什么?”
王蠋说:“我是画邑人。来学宫这段时间,看到见到的多是些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之徒,很失望。我还是回家去布道讲经,过几天清静日子吧。”
后来,乐毅听说燕昭王广招贤才,于是去了燕国,果然得到燕昭王重用。正如王蠋所说,当他派遣使者到列国合纵立即得到响应。公元前284年,乐毅总领秦、赵、韩、魏、燕五国之兵伐齐,大破齐兵于济西。诸侯撤军后,乐毅按燕昭王意图,率燕军长驱直入,攻下齐国70余城,占领了齐都临淄,尽取齐国宝物、祭器运送回燕国。燕昭王十分高兴,亲自到济上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燕军攻到齐国画邑的时候,乐毅特别下令说:“燕国将士不得占领画邑,凡进入画邑周围三十里内者斩。”然后派人去对王蠋说:“上将军仰慕您是齐国品德高尚的人,聘请您担任我们燕国的将军。上将军说了,只要您愿意,另外封赏给您一万户的食邑。”
王蠋说:“鄙人乃闲居穷乡僻壤之人,和你们上将军仅有一面之缘,如何能接受如此恩惠。我是齐国人,不能为国家效力已经无地自容了,哪里还能接受敌人的赏赐呢?”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乐毅的使者说:“您若不肯接受的话,上将军将带领大军血洗画邑!”
王蠋说:“尽忠的臣僚不能侍奉两个君主,贞烈的女人不能再嫁第二个丈夫。齐王不听从我的劝谏,所以我才隐居在乡间种田。齐国已经破亡,我爱莫能助,无力回天。现在你们还要用武力劫持我担任你们的将领,我若是答应了,就是帮助敌人灭亡祖国。要我活着干这种不仁不义之事,还不如任由你们下鼎锅煮死了更好!”
说完,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树上自缢而死了。
王蠋的事很快传到齐国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员们耳中,他们说:“王蠋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尚且能坚守节操,不向燕国人屈服,更何况我们这些享受国家俸禄的官员啊!”于是他们聚集在一起,赶赴莒城,要与燕国人血战到底。后来,他们在莒城杀死了大逆不道的楚人淖齿,拥立齐湣王的儿子为齐襄王,坚持到民选将军田单率军反攻燕军,收复齐国疆土,直到胜利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