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尝君

(2014-03-11 10:30:56)
标签:

孟尝君

分类: 《史记》故事

五六  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贵族公子之一。

田文的父亲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从齐威王时就任职当权,因与田忌争宠结怨,以致出卖田忌,迫使田忌逃跑。后来齐宣王继位,知道田忌为人陷害,就又召回田忌统帅军队,让他跟孙膑、田婴一起打败了魏国。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即位。齐湣王三年,把薛邑封赏给了田婴,世称靖郭君。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为他小老婆所生,出生于五月五日。田婴认为这个儿子克父母,就告诉田文的母亲说:"把他扔掉,不要养活他。"但是田文的母亲不听,偷偷把田文养大了。

等到田文长大后,母亲才让他和父亲田婴见面。田婴见了弃儿田文非常气愤,对小老婆说:"我让你把他扔了,你竟敢养活他,这是为什么?"

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也向田婴跪下叩头说:"您不要我是因为我出生于五月,为什么出生于五月的孩子就不该活呢?"

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会长得和大门一样高,对父母不好。"

田文反驳说:"不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吗?怎么是由大门高度授予的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无话可说。田文进而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高决定,那么只要加高大门就行了,再说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啊!"

田婴十分惊奇,板下脸来训斥他说:"快别说了!你懂个屁。"

至此以后,田文有了见到父亲的机会。有次,田文问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说:"叫孙子。"

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说:"叫玄孙。"

再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说:"那我不知道了。"

田文说:"您执掌齐国宰相大权已到第三代君王了,为家里已积聚下万金财富,可是却没见齐国的领土增广。齐王会怎么想呢?你该早早为自己打算才对。但我却没见你的手底下有几个能干的人。我听说,将军家必出将军,宰相家必出宰相。而您的心思都用在了众多老婆身上,让她们锦衣玉食,而为你效力的人却粗茶淡饭,生活得连佣人都不如。现在您还嫌钱少,只想着多挣点财产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小老婆和奴婢们,却忘记齐国已在各国中一天天失势,这很让我奇怪。"

田婴又是大吃一惊,从此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十分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负责接待来访宾客的事务,大肆收罗人才。

田文抓住机会,极力讨好客人,结党营私,让他们为自己扬名。这样一来,田家的宾客日益增多,而田文的名声也随之传播到各国。到田婴晚年,各国都派人来请求田婴立田文为太子,田婴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田婴去世后,田文果然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号称孟尝君。

孟尝君尝到了结党营私的好处,就在封地薛邑招揽收留各国的来访客人以及前来投靠的亡命之徒,战国时期把这种被收养的人叫做食客,让这些食客为自己所用。为了养活这些食客,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以致他门下食客一度达到三千人以上。对于这些食客,孟尝君不分贵贱,一律亲自接待。

孟尝君每次接待前来访问和投靠的客人,总是在屏风后面安排人记录下谈话内容,让他们一定要记下客人的家乡以及亲人的住处。客人离开后,孟尝君立即派人带上礼物到客人家里及他的亲戚家慰问。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客人吃晚饭,旁边上菜接待的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客人很恼火,认为孟尝君待人的饭菜不相等,就放下碗筷要走。孟尝君明白了他的意思,马上站起来,端着自己的饭菜到灯亮处给他看。那个客人看到孟尝君和自己吃的是一样的饭菜,惭愧得无地自容,就拔出刀来自杀了。孟尝君这样做,博得很多客人的好感,大都自愿留了下来,心甘情愿为孟尝君效力。孟尝君对于门下食客从不怠慢,让所有食客都觉得孟尝君与自己最亲近。

孟尝君的名气越来越大,秦昭王听说了孟尝君如此为人,就很想见到孟尝君,为此,秦昭王特地邀请孟尝君能到秦国来见上一面。因为担心孟尝君不相信自己,就派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去作为担保。孟尝君接受了秦昭王的邀请,准备出发去秦国,食客们都说不行,劝阻他不要去。孟尝君一概不听,执意前往。这时正好遇到苏代前来拜访。苏代对孟尝君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见到一个木偶人和一个土偶人在说话。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烂了。'土偶人说:'用不着担心,我是泥土做的,即使烂了,也是泥土。要是真的下起雨来,该担心的应该是你啊,我不知道水流会把你冲到哪里去?'当今的秦国,是个如狼似虎的国家,如果您执意前往,一旦回不来,难道不会被土偶人笑吗?"孟尝君听后,觉得苏代说得在理,才取消了去秦国的打算。

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被派往秦国,秦昭王总算如愿以偿,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孟尝君虽然交游甚广,但也有不买账的人。秦昭王手下有个臣僚对他的做法就很反感,他对秦昭王说:"孟尝君这个人的确很能干,可他和齐王是兄弟啊,由他任秦国宰相,难免遇事首先替齐国打算,然后才考虑秦国,要真是那样,秦国就危险了。"秦昭王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罢免了孟尝君,而且不允许他离开秦国,准备杀了他。

孟尝君得知自己的处境后,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手下人给他出主意说,秦昭王有个宠妾,我们可以通过她向秦昭王求情。于是孟尝君想尽办法见到了那个宠妾,宠妾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条件说:"我希望能得到一件孟尝君献给大王那样的白色狐皮裘。"

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孟尝君作为见面礼,把它献给了秦昭王。现在让孟尝君到哪里去找第二件啊?只好向那些随从食客讨教。孟尝君问遍了门下食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来。但有个擅长偷盗的食客对他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明摆着,他能把先前孟尝君送出去的那件白狐裘给偷回来,也只好如此了。于是,这个食客当夜化装成狗,从狗洞里钻进秦宫仓库,盗取了孟尝君当初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白狐裘,然后再由孟尝君将它送给秦昭王的宠妾。

秦昭王宠妾得到白狐裘后,就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说情,于是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改了姓名,更换了出境证件,乘快车逃出咸阳,于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

再说秦昭王下令释放孟尝君没多久就后悔了,再派人去找他,才知道孟尝君已经逃走,于是立即派人驾上快车去追捕。孟尝君一行在函谷关下急得团团转,因为关法规定,鸡叫后才能开关放行。孟尝君害怕追兵赶到,哪能等到鸡叫出关。食客中有个人会学鸡叫,孟尝君让他试试。这人一学鸡叫,附近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关门跟着打开了,孟尝君出示证件,总算是逃出了函谷关。

孟尝君出关后约摸一顿饭工夫,秦国追兵果然赶到,但已经追不上他了,只好回去复命。

这次为孟尝君出逃秦国立下功劳的两个食客,以前其他食客都以他俩为耻,觉得脸上无光,而等到孟尝君在秦国遇到劫难,却靠着这两个鸡鸣狗盗的本事救了大家性命。从此以后,食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天下人才不论高低贵贱的做法很有远见。

孟尝君回国途中路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礼节迎接他。赵国人听说孟尝君来到赵国,都争先恐后出来围观。当他们见了这行人的狼狈相后便嘲笑说:"我原来还以为孟尝君是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没想到竟然是个不起眼的瘦小矮子。"孟尝君听到这种揶揄他和跟随人的话恼羞成怒,跳下车来就朝那个指点着他说话的人砍去。随行食客们见了,沆瀣一气,全部跳下车,凶神恶煞地向围观的赵国人乱砍乱杀,伤亡了好几百人,然后摧毁了那个县城方才离去。

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国人都知道了他在秦国的遭遇,这让齐湣王有点过意不去,就让他做了齐国宰相,执掌齐国大权。

孟尝君怨恨秦昭王,就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三国联军向西进发,要求西周供给联军兵器和粮食。苏代出面替西周人说话,他对孟尝君说:"您拿齐国的兵力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宛、叶以北的地方,结果是让韩、魏两国强大起来,如今你又要攻打秦国,只会更加对韩、魏有利,增强韩、魏的力量而削弱齐国。韩国、魏国南边没了楚国忧患,西边没了秦国的压力,那么齐国就危险了。韩、魏两国强盛起来后会轻视齐国,我实在替您感到不值。您不如让西周与秦国交好,以不向他们索要兵器粮食为条件,让西周人从中斡旋。一边把您的军队开到函谷关前,一边让西周人为您出面调停,按你的意思对秦昭王说:'薛公不会干攻破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势力那样的蠢事。他要进攻秦国,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东国割让给齐国,并请您把楚怀王释放出来构和。'您让西周人这样说,秦昭王一定会接受,因为秦国是用楚国的地盘来保全自己。楚怀王获得释放,也一定会感激齐国。齐国既得到了东国的好处,又解救了楚怀王的困境,而且还为薛邑免除了后世隐患。

如果您一定要攻打秦国,您也清楚,秦国并非弱国,三国联军不敢保证能打败它,打不败秦国,韩、魏两国必定会以齐国为靠山。"

孟尝君听了苏代的话后,说:"很好。"于是停止了三国联军对秦国的进攻,也不再向西周借兵器和军粮了。由于楚怀王不答应把东国割让给齐国,秦国就没有按照孟尝君的要求释放楚怀王。齐国没有得到东国的土地,实际上是白忙一场,毫无所获。

还在孟尝君任齐国宰相时,他曾派侍从魏子去薜邑收租。魏子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上来。孟尝君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你的封邑里有个人很有名气,我以您的名义,自作主张把收上来的租税都送给他了,所以交不上租税来。"

孟尝君一听火冒三丈,立即辞退了魏子。几年后,有人在齐湣王面前造谣说孟尝君在策划谋反,齐湣王没有相信。等到田君甲劫持了齐湣王,齐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干的。孟尝君听说这事以后就出逃了。这时,那个曾经得到过魏子赠租的人上书给齐湣王为孟尝君申辩,并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见证,然后在齐王宫殿门口自杀了。齐湣王知道后十分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参与谋反叛乱的事,便召回了孟尝君。

到这时,孟尝君才明白了当初魏子为何要拿自己的租税做人情的用心。如果没有当年魏子的人情,就不会有今天脱困的回报。

还有个叫做冯欢的食客也很有意思。当初冯欢穿着草鞋远道而来投靠孟尝君,孟尝君按照规矩非常客气地接待他,席间孟尝君问冯欢说:"欢迎先生远道光临,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吗?"冯欢回答说:"没有指教,我只是家里太穷吃不起饭,听说您喜欢收养食客,就想来您这里混口饭吃。"孟尝君没再说什么,就叫人把冯欢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

十多天后,孟尝君询问管理冯欢住所的负责人说:"前几天那个来讨饭吃的客人近来都在做什么啊?"

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实在太穷了,随身只带着一把剑,还用草绳系在身上,没事就拿出那把剑弹着唱说:'长剑啊,咱们回家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孟尝君听后,就让冯欢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去住,吃饭有鱼了。过了几天,孟尝君再问那位负责冯欢住处的人,问冯欢有什么反应,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不知足,他现在弹着剑唱说:'长剑啊,咱们回家去吧!这里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又把冯欢安排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去住,进出都有车坐。过了几天,孟尝君再次询问那位负责人。负责人回答说:"冯先生现在弹着剑唱的是:'长剑啊,咱们回家吧!我没办法养活家人。'"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不再理会冯欢。

一年过去了,冯欢没再弹他的长剑歌了,不发薪水就不发薪水吧,够打发自己就差不多了。那时孟尝君正任齐国宰相,受封万户于薛邑,在他门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薜邑的赋税收入不够供养这么多食客,就开始贷款放债。由于年景不好,没有收成,借债的人多数不能付息还贷,食客的费用接替不上了,孟尝君焦虑不安,就问左右侍从说:"谁能为我去薛邑收债啊?"那个住所负责人说:"上等食客住所里的冯先生状貌长相精明老练,派他去收债应该可以。"

孟尝君便找冯欢谈话说:"客人们不知道我无能,光临我门下的有三千多人,薜邑的收入已经不够供养客人了,所以我在薛邑放了些债。可是薛邑年景不好,没有收成,债务人多数不能给付利息,照这样下去,客人们恐怕吃饭都成问题了,希望先生能替我去追讨欠债。"冯欢一口答应说:"好的。"便告别了孟尝君。

冯欢到了薛邑,收到欠债利息十万钱。冯欢没有上缴这笔钱,而是用来置办酒席。冯欢准备好酒席后,就通知债务人一起前来赴宴,只要求每人都带上借据文书。宴会前,冯欢拿着契据到每个赴宴的人桌前核对债务,能够付给利息的,定下期限,付不起利息的,就当众把契据烧了。末了,冯欢对大家说:"孟尝君向大家放贷,是为了给没有资金的人提供资金来从事生产。他向大家讨债,是为了供养门下众多客人。如今赚了有钱还债的已约定还债日期,蚀了无钱还债的已烧了契据,免除了债务,各位就开怀畅饮吧。我为你们能有这样的封邑主人而荣幸,我想你们将来绝不会背弃他!"在座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续两次遥向孟尝君行跪拜大礼。

孟尝君听到冯欢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立即派人召回冯欢。冯欢刚一进门,孟尝君劈头盖脸就给他一顿训斥:"我的封地本来就少,想收点利息上来作为补贴,因为相信先生才请你出马去收取欠债。你到是好,用收上来的钱去办宴席,甚至连契据都烧了,是存心要我的好看是不是?"

冯欢等待孟尝君发完怒后才慢慢地回答说:"事情是这样。我如果不大办酒席就不能把债民全都集合起来,也就没有办法了解谁富谁穷。富有的,给他限定日期还债。贫穷的,即使坐在他家门口催促十年也还不上债来,而且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到头来他就会逃跑赖账,终究还是还不上债务。如此一来,上面的会说您贪财好利,对平民百姓寡情少恩,下面的会怨声载道,逼急了就铤而走险。这可不是用来鼓励人民彰扬您名声的做法。所以我烧掉毫无用处徒有其名的借据,废弃有名无实的帐簿,是要让薛邑人信任您并彰扬您善良的好名声啊,您怎么还责怪我呢?" 孟尝君听后,怒气全消,拍着手连声说好,他要的就是有个好名声。

齐湣王担心孟尝君的名声压倒自己,独揽政权,就找个借口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这时,有些食客看到孟尝君失势,就一个个离开了他。只有冯欢为孟尝君出主意说:"您如果相信我,能借给我一辆可以跑到秦国的车子,我能让您在齐国更加显贵,封邑更加扩大。"

孟尝君答应了冯欢的要求,为他准备了马车和礼物去干他想干的事。冯欢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去游说秦昭王说:"天下的游说之士驾车向西来到秦国,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乘车向东进入齐国,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秦、齐两国犹如雌雄,或者雄霸天下,或者雌服顺从。"

秦昭王听得入了神,挺直跪坐着的身子问冯欢说:"您看要使秦国避免成为雌国该怎么办才好呢?"

冯欢回答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免了孟尝君吧?"

秦昭王说:"听说过这件事。"

冯欢说:"孟尝君是使天下人敬重齐国的原因。如今齐王听信谗言把孟尝君赶下台,孟尝君心里非常怨恨齐王。如果他离开齐国到秦国来,那么秦国就等于掌握了齐国,要是那样的话,秦国岂只是称雄!机不可失,您赶快派使者悄悄地去接孟尝君吧,如果齐王明白过来,再度起用孟尝君,则谁为雌雄就不一定了。"

秦昭王本来就想见孟尝君,听冯欢这样一说,立即就派出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

冯欢告别了秦昭王,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接着将对秦昭王游说过的话再对齐湣王说一遍:"天下游说之士驾车向东来到齐国,无一不是想要使齐国强大而使秦国削弱;驾车向西进入秦国,无一不是想要使秦国强大而使齐国削弱。秦、齐两国犹如雌雄,或者雄霸天下,或者雌服顺从。我得到消息说,秦国已经派出使者,用十辆马车装载着百镒黄金前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也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了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那时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还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职务,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歉意拢络他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肯定会高兴地接受,这样就挫败秦国的阴谋,破坏了秦国称雄的企图。"

齐湣王听后,觉得冯欢说得在理,就派人到边境去等候秦国使者。秦国使者的车子刚刚进入齐国境内,齐国的使臣便立即飞报齐湣王,于是齐湣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职务,不仅还给他原来的封邑,还增加了上千户的人口和土地。秦国使者听说孟尝君已恢复了齐国宰相职务,就掉转车头回去了。

冯欢的这次策划居然成功了,孟尝君深深地拜谢他说:"我素以喜好宾客,乐于养士闻名,曾有过食客三千多人。然而客人们见我被罢官免职后,全都离我而去。如今靠着冯先生得以恢复我的职位,原来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再来见我啊?如果有来见我的人,我一定要朝他的脸上吐口水。"

冯欢听孟尝君这样说,就向孟尝君行礼,然后说:"您说错了。世间万物都有一个理。有生必有死,有富必有贫。富贵人家多宾客,贫贱人家少朋友。比如市集,早晨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人多得要侧着肩膀过路。傍晚人们纷纷离去,离开的人连头也不回。这不是人们喜欢早晨的集市而厌恶傍晚的集市,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早晨集市里有而傍晚集市里没有。同样的道理,您失势的时候大家离去,您得势的时候大家归来,您不能因此怨恨离开过您的客人,希望您还和过去一样。"听了冯欢的话,孟尝君感动得连续两次下拜说:"听了冯先生的话,文哪敢不恭敬接受?"

孟尝君并没有去上任,而是委婉地向齐湣王告病辞职,齐湣王心知肚明,给孟尝君一个顺水人情,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孟尝君就回到薛邑闭门不出。

不久,齐湣王灭掉了宋国,就打算除掉孟尝君这块心病。孟尝君很害怕,就去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让他与秦国和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打败了齐国。齐湣王逃亡到莒,追悔莫及,不久就死在了那里。齐襄王即位后,孟尝君在诸侯国之间保持中立,不从属于任何国家。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不敢得罪孟尝君,便与孟尝君和好,主动与他亲近,直到孟尝君去世。

孟尝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爵位互相较劲。齐襄王趁机联合魏国,一举覆灭了薜邑,孟尝君从此绝后。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薛地,那里的民间风气崇尚武力,子弟禀性凶狠粗暴,与邹地、鲁地人的性情完全不同。我问那里人是什么缘故,他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光是乱法犯禁的人家就有六万多户,所以民风如此。"世间传说孟尝君以养客为荣,果然名不虚传。

幸由子评以前,我不明白战国时的那些贵族公子为什么要以收养食客为荣,不知道食客都是些什么人?教科书上说是因为各国贵族前途无望,因此得过且过,没落腐败。

现在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贵族公子为了自保不至于落败,就需要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孟尝君有一万户封地,按古代社会的生产能力,三户人大约供养一个人的比例,那么,孟尝君的封地可以供养食客的最大容量亦即三千余人。事实正是如此。当食客超过三千人以后,孟尝君的收入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其次,食客都是些什么人呢?古代社会将民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农工商都好说,唯有士的成分复杂,攘括了农工商以外的所有类别。包括从事政治、思想、军事、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以及无业游民等。从政的叫士大夫;从道的叫巫士;从军的叫军士;从医的叫医士;从教的叫学士;无业的叫侠士。士的来源成份复杂,或为没落贵族,或为家族沿革,大多由出身家庭社会地位决定。在四民之中,士的社会地位最高。孟尝君收养的就是这样一帮人。

其三,食客为孟尝君带来巨大利益。孟尝君由弃儿到继承爵位,就得益于食客们对他的吹捧。在他当政后,更是乐此不疲。鸡鸣狗盗之徒和流浪汉冯欢就是典型例子。

其四,孟尝君说到底不过是个政治掮客。他不管什么民族国家大义,一味以个人的荣辱得失为标准。他发动讨秦和攻齐战争是为一人之辱,他路过赵国大打出手亦是为一时之愤。孟尝君的作为,到后来也具有当代黑社会性质,以至成为齐国心腹之患,齐王必欲除之而后快,薜地的覆灭也是在所必然。

孟尝君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一颗毒瘤,是社会处于动乱时期特有的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商鞅
后一篇:古崖居探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