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洋歌
老洋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48
  • 关注人气: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妫川、妫水、生态!

(2011-11-08 19:00:48)
标签:

新居见识(二)

杂谈

分类: 北漂记

新居见识(二)

川、妫水、生态!

我居住的村庄离古老的妫水河不过里许远近。妫水河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然而在我看来它不过只是条普通的小溪沟而已。

有意思的是,这条“妫水河”的“妫”字读音非常特别。第一次到延庆,还在车上米官就指着站台上写有“妫川”二字的路牌问我说:“爸,那个字怎么念?”

人都说:“中国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我不加思索就回答她说:“为。”

她笑了:“那个字的下边有拼音呢。该念做‘gui’。”

“真是念做‘归’呢!”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想起老早读《史记》时,有段帝舜安置他的两个妻子的记载:“娥皇和女英两个妻子安排在妫水边上一个转弯的地方居住。”那时,我就已经是个“白字先生”了。

“不,你没念错,那个字是认‘卫’,我们这里只有‘卫川’没有‘鬼川’。”旁边一个上了年纪的乘客插话说。

?!

后来,我总算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延庆人习惯把平声念做仄声,“归”“鬼”不分。试想谁愿意生活在“鬼川、鬼水”啊!因此他们世世代代都把“妫”字念做“卫”。对此,我倒认为延庆人没错,而是文字学家们搞错了,谁敢肯定《字典》就没错,这就是个特例。

有人说延庆的妫水河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帝舜的家乡,但是附和此说的人不多,而且我在延庆也没有看到有关娥皇和女英以及帝舜的任何遗迹和传说,仅凭一个河名,还不足为证。相比之下,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江西一带,反倒是留下了许多有关帝舜和他的两个妻子的美丽传说。

但是,妫水河确有独到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水流反中国河水向东流的趋势,而是由东向西流入官厅水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官厅水库受到严重污染,1997年,北京城被迫停止饮用官厅水库的水,这事立刻引起了中央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于是,一套又一套的解决方案被提出来了。妫水河流域治理的地位越提越高。最终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格局。

对妫水河的治理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后来随着人们对妫水河流域治理认识的不断加深,延庆县的农村也开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妫水河边的庄稼地被栽上了百杨树,附近的养殖场被迁走,农家院里开始修建厕所,生活垃圾不再乱倒,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有序地向着城市化的方向改造。源头上磨村、东龙湾、西龙湾、香村营的耕地大规模地被还原为湿地。平坝上的菓园越来越多,庄稼地越来越少。世代以农为业的庄稼汉们开始转换身份,成为护林员、园林员、生态管护员,年轻人则成为都市一族,从业于各行各业。农业种植对于村里人来说现也成为副业。

经过几十年的改造,延庆盆地已成为一个诺大的天然公园,一个个的乡村犹如别墅。每当天气晴好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坐在一起,安静地享受温暖的阳光浴。如果没有那大片的玉米地,村子边上树林里时不时传来的毛驴叫声,很难相信这里原来是一个村庄。

我进村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叫刘老二,他是个典型的北方庄稼汉,方头阔脸,酱色皮肤。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开着拖拉机,带着村里的“生态管护队”,清扫巷道和着收集村里各个垃圾点上的垃圾,然后拉到指定的地方去倒掉。

他的工作虽然简单,不过收入不错,每天有八十元钱的进项,这是他从前做梦也不曾想过的事。

延庆环境的改善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在生态治理问题上,我感到专家学者们的意见和着地方领导人的想法还是有所区别。专家学者们更多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想问题,地方领导则更偏重于改善民生。因此,地方领导人渴望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旅游业,以增加财政收入。然而旅游业带来的负作用则是环境污染和着对生态的破坏,这是有悖生态治理初衷的。

不过现代人很聪明,相信总有人能想出鱼肉和熊掌都能兼得的好办法。

妫川、妫水、生态!

杏园妫川、妫水、生态!

 

菓园

妫川、妫水、生态!

八十年代种下的白杨树已经成林

妫川、妫水、生态!

乡村小路

妫川、妫水、生态!

妫水河下游(延庆县西关)

妫川、妫水、生态!

刘老二开着拖拉机准备去上工妫川、妫水、生态!

妫川、妫水、生态!

待收割的玉米棒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