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护城河(3)
标签:
京秋纪行之六旅游 |
分类: 北漂记 |
悠悠护城河
——京秋纪行之六(3)
西护城河宽二十多米,比下游窄,坡岸。由南往北的景点有大观园、滨河公园、真武庙公园。大观园是专为拍八零版《红楼梦》电视剧所建,门票四十元,远高于北京的其它著名公园,而我却不以为然。象这种地方,一般是赚不到我的门票钱的。另外两个公园是开放的,很安静。特别是滨河公园,有一处由宣武区政府为纪念北京建城三千四百年而立的碑和柱很有意义。其次,广安门大街的人行道也很漂亮,为北京街道少有。
大观园门前的“补天遗”石
西护城河

滨河公园
滨河公园内的“蓟城纪念碑文”上刻的是由历史地理学家候仁之撰写的《北京建城记》,碑文相当简练,将北京三千四百年的历史说得清清楚楚,不愧为大家手笔,为此特予收录。
附:《北京建城记》
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蓟。《礼记·乐记》载,孔子授徒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燕召公世家》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春秋时期,燕并蓟,移治蓟城。蓟城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区,地近华北大平原北端,系中原与塞上来往交通之枢纽。
蓟之得名源于蓟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曰:“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证以同书所记蓟城之河湖水系,其中心位置适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内外。
蓟城四界,初见于《太平寰宇记》所引《郡国志》,其书不晚于唐代,所记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呈长方形。有可资考证者,即其西南两墙外,为今莲花河故道所经;其东墙内有唐代悯忠寺,即今法源寺。
历唐至辽,初设五京,以蓟城为南京,实系陪都。今之天宁寺塔,即当时城中巨构。金朝继起,扩建其东西南三面,改称中都,是为北京正式建都之始。惜其宫阙苑囿湮废已久,残留至今者惟鱼藻池一处,即今宣武区之青年湖。
金元易代之际,于中都东北郊外更建大都。明初缩减大都北部,改称北平;其后展筑南墙,始称北京;及至中叶,加筑外城,乃将古代蓟城之东部纳入城中。历明及清,相沿至今,遂为我人民首都之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蓟,蓟城之中心在宣武区。其地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立石为记,永志不忘。时在纪念北京建城之三千又四十年。
北京南护城河最西端有处没有命名的公园,由于地处真武庙,我就称它做真武庙公园。至此,南护城河之行结束。
北护城河
北护城河的改造应该早于南护城河,因此没有南护城河那样整洁的河堤以及步行道,多数水边还长满了芦苇草。

就在我下到河边去时,老远就见到有人钓着了一条大鱼,那个鱼杆被拉得弯到了水面,显然是鱼杆太小把鱼拉不上岸,只好任由那鱼在水下不停地转游。幸好旁边个带网兜的钓友帮助他,方才把那条大鱼拉上岸来。那是条约两斤重的草鱼,我当时忙着打开录相,却忘记了按启动,结果没有拍摄到把鱼网上来的那个场面,十分遗憾。
德胜门寓以德搏胜天下之意
安定(鼎)门取安定天下之意
北护城河流经二门,即德胜门和安定门。德胜门是一座建筑古怪的城楼,位于去八达岭公交车站的中间。安定门已被拆除,原址上立有一只大鼎作为标志。
如果把德胜门与巴黎凯旋门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别。
巴黎凯旋门是西方最著名的凯旋门,为拿破仑(1769---1821)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
北京德胜门也有类似的意义。1368年,明军攻入元大都以后,即将元朝的健德门改称德胜门,以纪念明军战胜元军的功德。此后,明清两朝的军队出征得胜还朝,都从此门入城,寓意仁义之师凯旋归来。
德胜门的意思按理说差不多就这个样子了,然而按中国传统文化就不止于此,它还有着更多的含意。比如和相近的安定门比较。安定门取的是安定天下之意,是出征时走的大门。它与德胜门一出一归,就有了不同的解释。按中国的八卦阵图说,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于是德胜门又有休门一说,安定门则为生门。又按《周易》,北方属玄武,玄武被尊为真武大帝,因此这二门内祭祀的是真武大帝,而不是关帝老爷。
如果和正阳门比较,则意义又有不同。正阳门是开门,德胜门则是闭门(休门);正阳门是前门,德胜门则为后门;正阳门含招财进宝的寓意,德胜门怕的则是漏财,这就是为什么德胜门只建城楼而不造门洞的缘由。
如果从德胜门建造的历史去讲,那就更加复杂了。
这就是东方文化的特色,有一个始终如一的道统。由此也可以看出巴黎凯旋门与德胜门或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别。
北护城河除了有这两道有意思的城门外,就近的景点还有汇通寺、后海、钟、鼓楼、雍和宫、国子监、地坛以及各式各样的胡同院落和街边花园等景观名胜。但这些景点各自成章,不在护城河收录范例之内。
总之,我认为如想在北京徒步出游,南北护城河路线无疑可作为最佳的选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