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十  孟冬

(2010-03-01 15:19:53)
标签:

吕氏春秋.品味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卷十  孟冬

 

三五、节丧

审度生命,是圣贤人要做的首要事务;审度死亡,是圣贤人要做的紧急事务。

知道了生命,就知道如何才能不损害生命,保养生命;了解了死亡,就知道了如何才能不损害死者,安息死者。

这两种做法,是圣贤人独有的明确见解。

凡是天地间的生命,有生就必定有死,不可避免。

孝顺的子女敬重他们的父母,慈爱的父母疼爱他们的子女,敬爱之情深切肌肤,这是人的本性。所敬重和所疼爱的人,死后却把他们丢到沟壑里,人之常情是不忍心这样做的,所以有葬送死者的道义。葬,就是藏,这是慈亲孝子最为慎重的事情。慎重的做法,就是用活着的人的心智来为死者考虑。用活着的人的心智为死者考虑,没有什么比死者不被移动更重要了,没有什么比坟墓不被发掘更重要了。若要不被发掘,不被移动,不如坟墓中无利可图,这就叫做“重闭”。

人们为追求利益,敢于冒着飞矢,踩着利刀,归怕披肝沥胆,肝脑涂地都会去索取。流浪在外没有身份的人,为求得利益,哪怕是去做伤害父母、兄弟、朋友的事,也会不顾一切。

如今盗墓的人没有这种危险,没有这种耻辱,得到的利益却十分地丰厚,乘车吃肉,富及子孙,即使是圣人也不能禁止,更何况是在乱世呢?国家越大,家庭越富,葬送就越是丰厚。死者口中所含的珍珠,玉制的葬衣,玩赏、嗜好的物品宝贝,钟鼎壶鉴,车马衣被,金戈宝剑,不可胜数。各种养生的器具,无不陪葬。密闭的棺室,棺椁数层,堆积石头,堆积木炭,用以环绕它的外层。奸恶之人闻知此事,互相转告。国家虽然用严威重罪禁止窃坟掘墓这种行为,还是禁止不了。

况且死的人时间越久,活着的人对他们越加疏淡,那么守墓的人就越是懈怠;守暮的人懈怠了,而墓葬依然如故,它的留存就一定不安全了。

世俗的人举行葬礼,用大车载着棺椁,羽旄旌旗,云楼彩绘,珠玉相佩,文彩花缀,左右万人拉绳牵引行进,这得用军法来指挥才行。用这种做法给世人看,是很美了,奢侈了;但是对于死者则不可取。如果真的对死者有利,即使让国家变穷,民众劳苦,慈亲孝子也不会拒绝。可是厚葬这种做法对于死者并没有好处啊!

 

《孟冬》这一卷,只选编了这一篇文章,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论述再精辟不过了。

《吕氏春秋》受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五行学说影响很深,春以“木”为象征,表现生气勃发;夏以“火”为象征,表现音乐情操;秋以“金”为象征,表现萧杀征战;冬以“水”为象征,表现深藏积厚。

这一章讲的就是“藏”,对死人而言就是葬。它是针对当时的世俗而言的,是针砭那时的丧葬风俗的,主题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可惜的是,那时的人并没有理睬这一套。秦始皇为后世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修建长城,二就是修建陵墓。可见墓葬在那时世人意识中的地位之高。

然而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证明秦始皇是错的,他的江山并没有传之万世,不过二世而亡,他的墓葬被几经挖掘,早已荡然无存。事实证明了本文中的一句话:“若要不被发掘,不被移动,不如坟墓中无利可图,这就叫做‘重闭’。”(原文:“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则此谓之重闭。”)秦始皇就是犯了这个禁,包括那些闻名于世的各类墓葬。

所以历史证明“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的正确性,用活着的人的心智为死者考虑,没有什么比死者不被移动更重要的了,没有什么比坟墓不被发掘更重要了。谁若能做到如此“重闭”,谁也就做到了孝天敬祖,可以造福千秋万代了。这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最容易做到的是让墓葬无利可图。最不容易做到的是不动死人。因为死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当坟墓多于活着的人时,客观上讲坟墓不可能不被移动。假如象处理核辐射一样地去处理人的遗体,也不现实。所以说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哪怕是所罗门封印的魔瓶,也有可能被数千年后的渔夫拾到。这个难题就留给后人去解吧。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就是尽量不要去动死了的人,不管他生前是伟人还是贱贼,是仇敌还是挚友……这就是活着的人可以为之的 “节丧”亦即“节葬”的本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卷六、季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