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三、蒙蔽

(2009-12-18 14:42:54)
标签:

《战国策》楚策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二十三、蒙蔽

1、阳奉阴违

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怀王非常喜欢。夫人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妾,因此表面上也很爱护新妾。郑袖对新来的魏女十分关心,衣服首饰挑选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逃选她所喜欢的布置,看起来似乎比楚王还要喜欢她。以至后来连楚王都说:“女人靠的是用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也是人之常情。郑袖明知寡人爱魏女,可她爱魏女比寡人还更甚,如同孝子伺奉双亲,忠臣伺奉君主。”

郑袖知道楚王已经认为她不是嫉妒魏女了,就找机会对魏女说:“君王爱你的美貌。虽然这样,但有点讨厌你的鼻子。你如果见了君王,一定要记住捂住你的鼻子。”

魏女相信了郑袖的话,从此每次见到楚王就捂住鼻子。

对此楚王有点不解,就私下问郑袖:“魏女看见我总要捂住鼻子,不知道是什么原故?”

郑袖回答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楚王恳切地说:“即使再难听的话,请你也一定告诉我。”

郑袖说:“她好像是讨厌您身上的气味。”

楚王大怒:“真是个悍妇!”立即命人去把魏女的鼻子割了,并特别交待不得违命。

 

人们常说歹毒不过妇人心,郑袖机巧害人的方式真绝。以至好色的楚王能一直宠爱郑袖,这绝不是偶然的。

 

2、君心可测

楚国的王后死了,还没有立新王后。有人对昭鱼说:“您为什么不请求再立王后呢?”

昭鱼说:“大王如果不听从我的意见,我不仅十分尴尬,而且新王后策立后和我的关系也会恶化。”

那人说:“这好办,您就买五双耳环献给大王,其中一双是最好的,第二天您看谁戴着那双最好的耳环,您就请求立谁为王后。”

 

伴君如伴虎,也成为警示后人的名言。所以自古以来,君王在想什么,与臣下揣度的正确与否事关重大。一个普通人尚且有这样的见地,更何况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因此,自古以来君王有再隐秘的意念,也然瞒不过精明的大臣。

不过,即使你知道君王想干什么,也不要表露出来,要装着愚昧无知才算得上是高手,否则会弄巧成拙。很多人就是在这上面栽的跟斗,只有让领导永远比你正确,你才能真正得到安心。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永远不要相信比自己的部下更高明。

 

3、居安思危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危险。”

楚襄王不满地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

庄辛说:“臣看到的是事情发展的必然后果,哪里敢认为是国家遇到了不祥啊!假如您始终宠辛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请君王允许我到赵国去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五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在阳城。这时候,楚襄王才想起庄辛说过的话,派人率兵骑到赵国召请庄辛。

庄辛回到楚国,襄王问他说:“我没有听从先生的话,以至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您看该怎么办呢?”

庄辛说:“俗话说得好:‘见到兔子再放猎狗不算晚;丢失了羊再修补羊圈不算迟。’我听说,从前商汤和周武王最初只是百里小国的诸侯,终于能昌盛起来;夏桀和殷纣虽然富有天下,却终遭灭亡。现在楚国虽小,如果能截长补短,也有方圆数千里,何止百里之地呢?

“大王就不曾见过蜻蜓吗?它有六只脚,四个翅膀,飞翔在天地之间,下俯可以吃蚊蝇,上仰可以饮甘露,它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无争。没想到那几岁的小孩用糖浆来粘捕它,晴蜓正在离地面四仞的空中飞着,却被胶丝加在身上粘住了它,结果掉了下来,被蝼蚁吃掉了。

“晴蜓还算是小的,黄雀也像这样,遭到与晴蜓同样的命运。它在地上啄食白米,飞往高处栖歇在树上;鼓动翅膀自由飞翔,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无争。没料到,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当黄雀在十仞高空飞翔时,他们却把它们的脖子当作活靶子。顷刻之间,就落在它们的手里。白天黄雀还在树林中飞来飞去,晚上却成了人们桌上的佳肴。

“黄雀还算是小的,黄鹄也像这样,遭到与黄雀同样的命运。它们在江海中遨游,在池塘边休息,吞食鲶鱼,鲤鱼,咀嚼菱角,水草,乘风振翅高飞,翱翔于太空之上,自以为无忧无虑,与人无争。没料到,猎人准备好黑色的强弓,又拿上带绳的利箭,在百仞的高空,黄鹄被利箭射中,便拖着细绳,随风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白天它还在自由自在地在江河湖泊中遨游,晚上却成了锅里清炖的美味。

“黄鹄还算是小的,蔡圣侯的事情也是这样,遭到与黄鹄同样的命运。他南游于高陂,北登上巫山,马饮茹溪之水,人食湘江之鱼,左手抱着幼妾,右手搂着美女,和她们游逛于高蔡之中,而不管国家大事,没料到,楚宣王命令子发进兵包围蔡国,蔡圣侯却成了阶下死囚。蔡圣侯之事还算是小的,君王您的命运也像这样,您左有宠臣州侯,右有宠臣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与您同车,吃的是来自采邑的粮食,载的是国库四方之金,游乐于云、梦泽中,而不管天下国家大事。不料,穰侯冉接受秦王的命令,大将白起攻入楚都郢,君王您被迫逃到陈地,做了逃亡的国君。”

襄王听了大惊失色,浑身发抖,于是授给庄辛执圭的爵禄,封他为阳陵君,赐给他北池之地。

 

居安思危,未雨缪谋,庄辛看到了楚国的末日即将到来,所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楚襄王的昏馈和糊涂。即到襄王穷途末路时,方才想到庄辛。庄辛此时才得以畅所欲言,层层逼近阐明楚国必然的结局,说得是襄王浑身发料。

然而即使是庄辛,也无力回天,没有从根本上提出复兴楚国的具体步骤,而襄王也只是给庄辛一定的地位和待遇,这就注定了襄王及其楚国必然没落的可悲命运。这大概就是“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

 

4、“不死药”

有个人给楚王献来不死药,禀报的人员拿了药进宫去。侍卫官问禀报人员说:“它可以吃吗?”

禀报人员说:“可以吃。”

侍卫官一把夺过不死药来便吃了。楚王大怒,要处死侍卫官,侍卫官辩解说:“我问过禀报人员,他告诉我说‘可以吃’,所以我把药给吃了。这说明我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禀报人员。再说,有人给大王献来不死药,我吃了,大王就把我杀死,这药就成了死药。大王杀死无罪之臣,说明有人拿了所谓的‘不死药’来欺骗大王。”

楚王无言以对,就没有杀掉这个侍卫官。

 

这是战国一个利用口头语病的著名例子。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不死药,这是有史以来反复证明过的真理。但是人们仍然希望有这种事情发生,相信吃了 ‘不死药’的这个人也不会例外。

然而,正是人们报有的这种侥幸心理,使得这种简单的骗术屡试屡灵,总有人相信确有其事,以至于上当受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