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孟尝君(2)
(2009-12-04 14:38:43)
标签:
《战国策》齐策杂谈 |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
5、不辱使命
孟尝君要组织合纵联盟。公孙弘对孟尝君说:“您为何不派人先了解了解秦王的情况呢?如果秦王是英明的国君,您就是做臣子恐怕也不能够,还能组织合纵去对抗吗?如果秦王是无能的国君,您再组织合纵去对抗,到时也不为晚呀!”
孟尝君说:“好,那就请您去跑一趟吧。”
公孙弘说:“遵命。”他带了十辆兵车,便出使秦国。
秦昭王听说公孙弘来到秦国,准备用言语侮辱他一番。公孙弘拜见了秦昭王,昭王说:“薜公田文的封地有多大呢?”
公孙弘答道:“方圆一百里。”
昭王笑了笑说:“我有土地方圆千里,还不敢与别人对抗,他田文能行吗?”
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尊重贤士,大王却不尊重贤士。”
秦昭王说:“孟尝君尊重贤士又能怎么样?”
公孙弘说:“只要合乎正义,即使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诸侯之友,也在所不息。得志,即使做人君,也当仁不让;不得志,也不曲意作为人臣。像这样的人,他算得上是第三个。
“如果说到治理国家,他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师,他的君主喜爱正义之理,听信正义之行,他能使君主成就称王称霸的大业。像这样的人,他称得上第五个。如果说大王身为令人敬畏的万乘之君,却侮辱外交使节,他就将和您同归于尽。像我这样的人要算第七个。”
昭王笑了笑说:“您何必这样,我只不过和您说说而已。我和孟尝君很友好,希望您在孟尝君面前转达我的这番意思。”
公孙弘说:“可以。”
公孙弘可算得是不辱使命了。秦昭王是大国的君王,孟尝君是千乘之主。公孙弘维护了千乘之国的正义,而又不受凌辱,可说是很有才能的使节了!
6、宽容
孟尝君被逐出齐都,后来又返回。谭拾子到国都边界上去迎接他。
谭拾子问孟尝君说:“在齐国的士大夫中,有没有您怨恨的人呢?”
孟尝君说:“有。”
“您是不是想把他们都杀了呢?”
“当然。”
“事物总有它发展的必然结果,道理也有他发展的必然规律,您知道吗?”
“不知道。”
说到这里,谭拾子说:“人总会死,这是必然的结果。一个人有钱有势,别人就会来亲近他;若是贫穷低贱,别人就会离开他,这是道理发展的必然规律。让我拿来市场来打比喻:早晨市场上人很拥挤,晚上市场上空无一人,这并不是人们早晨喜欢市场,晚上害怕市场。而是早晨市场上有人们需要的东西,所以大家都奔赴那里去。晚上市场上没有东西了,所以大家都离开那里。希望您不要怨恨齐国的士大夫。”
听了谭拾子的话,孟尝君就从簿子上全部划去了五百个他所怨恨的人的姓名,再不提这件事了。
孟尝君的一生没有遇到多大的凶险,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能与人为善,并且能从善如流。
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都能像孟尝君一样交友结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