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防一手
(2009-11-25 09:37:19)
标签:
《战国策》秦策 |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
七、强中手
俗话说:“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顶极高手间的较量层出不穷,有人失手,有人得手,一点也不奇怪。
1、防一手
秦国的田莘知道张仪要陷害陈轸,就为陈轸的事对秦惠王说:“我担心大王会遭到像虢、虞两国那样的危险命运!
“当初,晋献公想要征伐虢国,又害怕虢国大夫舟之侨。晋大夫荀息说:‘《周书》上说:美女能惑乱国君。’于是晋献公听从荀息的意见,送给虢国君主歌舞美女,以乱虢国政事。舟之侨劝说君主,虢国君主果然不听,舟之侨就离开了虢国。随后晋国就出兵灭亡了虢国。
“接着晋国又想征伐虞国,晋献公又害怕虞国大夫宫之奇。荀息又说:‘《周书》上说:男妓能惑乱老臣。’于是晋献公听从荀息的意见,挑选一批美男子送给虞国的大臣。让这些大臣说宫之奇的坏话。宫之奇劝谏虞君,虞君根本不听。于是宫之奇逃离了虞国。晋国知道后立即出兵攻打虞国,并灭掉了虞国。
“现在大王称霸诸侯,只有楚国还不服从。楚国知道秦将横门君善于用兵,陈轸善于计谋,所以依靠燕、赵、楚、魏、韩五国合纵,故意轻漫张仪。张仪来到秦国,必定会谗害这两个人,希望大王明察。”
张仪不久果然来进谗言,说陈轸的坏话,秦惠王大怒,根本不听张仪的话。
这是古人预防谗害成功的一个例子。
但从中国历史的总体上看,必竟谗言害人防不胜防,所以增广上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一个正直的人,是不屑于在别人背后说人坏话的。
2、心知肚明
张仪是整人高手,哪肯就此善罢甘休。
陈轸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张仪对秦惠王说:“陈轸是大王的臣下,却常常把秦国的情报告诉楚国。我不能同他共事,希望大王撵走他。如果他要求去楚国,就请大王把他杀掉。”张仪料定陈轸会要求回楚国去,因此这样对秦惠王说,以借秦惠王之手除掉陈轸。
秦惠王说:“陈轸哪里敢再要求回楚国啊?”
秦惠王召见陈轸并告诉他说:“我能听从你的意见,你想要到哪里去?我就为你准备车马。”
陈轸说:“我愿意到楚国去。”
秦惠王说:“张仪认为你要回楚国去,我也知道你要到楚国去。你不去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
陈轸说:“我离开秦国。一定要去楚国,以便顺着大王和张仪的计谋,来证明我是否可以去到楚国。
“从前,楚国有个人娶了两个妻子,一天有人勾引他的大老婆,大老婆破口大骂;这人又去勾引他的小老婆,小老婆顺从了他。不久,有两个老婆的那个人死了。有人对勾引者说:‘你是娶人家的大老婆还是小老婆?’勾引者回答说:‘我会娶大老婆。’
“问他的人有点奇怪,对他说:‘那个大老婆骂过你,小老婆喜欢你,为什么还要娶大老婆呢?’
“勾引者坦白地说:‘大老婆处在那人家里时,当然不能答应我。现在做了我的妻子就要她为我骂别人了。’
“现在的楚王是个精明的君主,昭阳又是贤能的相国。我已经做了人家的臣子,却常把别国的国情告诉楚王,楚王一定不肯留我,昭阳也一定不肯和我共事。这就可以证明我是否会到楚国去。”
陈轸出去后,张仪进来问秦惠王:“陈轸说要到哪里去?”
秦惠王说:“陈轸真的太会说了,他看着我说:‘一定要去楚国。’我没有理由不让他去。于是我问他说:‘你一定要到楚国去,张仪说你的话就是真的了。’陈轸说:‘不但张仪这样说,就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从前伍子胥尽忠于吴王,天下的国君都想要他去做臣子;孝已敬顺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想要他做儿子。所以买给别人做丫环的人,不出里巷就有人要的,一定是好丫环;被人遗弃的女人,仍旧嫁在她的乡里的也一定是好女人。我陈轸如果不忠于大王您,楚国还要我做什么呢?忠心的人还将被人撵走,我不到楚国还能到哪里去呢?’”
张仪杵了一鼻子灰,秦惠王反而亦发对陈轸优待。张仪算是真正碰上了强手,到头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老实人挨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奸滑人掌握了他们做事的特点,然后反其说而加以陷害。老实人即使浑身上下是嘴都说不清楚,光是为自己辩解就够受的了。
陈轸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有坦然地承认事实,然后运用逻辑推理,让对手不能自圆其说,接着再反将对方一军。这种人才是棋高一着!要是人人都能如此,哪里还有奸邪之人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