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入乡随俗 <wbr><wbr>—— <wbr><wbr>那就是我 [转载]入乡随俗 <wbr><wbr>—— <wbr><wbr>那就是我](//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入乡随俗
—— 那就是我
郭 凝
这两张照片摆在一起,看着看着,自己笑了。左边这张,1970年,文革插队,除了下雨不能出工,每天都在大田劳作,身上几十块补丁,这套衣裤是当时最奢侈的盛装。挎枪,最高社会地位的象征,村里的民兵小伙亮亮,嘻嘻哈哈拿来长枪,让我们北京娃娃每人拍照炫耀,背景是知青宿舍。
我粗壮结实,手上老茧,肩磨硬功,薅苗锄地一把好手,挑水抬筐轻松自如。拼命卖力干活,虔诚接受农民教育,实实在在,认认真真。那时候又饿又馋,早晚两顿小米粥咸菜,中午一顿山药大烩菜,附之莜面卷卷、棒面窝头,间或白面馒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隔三差五烩菜加粉条豆腐,实在馋极了,逮小鸟,宰青蛙。我怀疑我的味蕾大概停留在那个时代了,否则怎么走遍世界再也找不到那时的美味感觉?就这样,在中国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农村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础和行事风格。法国媒体青睐这张照片,追着拿去刊登在1998年1月29日法国《共和国报》。
右边这张,1988年摄于法国凡尔赛皇家花园。为追求人生价值,1983年大年初四,我揣着50美元乘火车穿越欧亚大陆,独自奔赴法国巴黎。五年后的一个周末,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被一帮朋友拖去休闲,拍下此照。坦白地说,真正的脱胎换骨改造,在内蒙古农村我没有感觉到。冷、饿、累,这些皮肉之苦,不足以改变我这种人的灵魂。可是在巴黎,香风蜜雨之中,我却完完全全经受了灵魂深处的艰难改造。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强烈地吸引我。可是,接受新的,必须放弃旧的,几年时间需要穿越人家几百年形成的观念过程,多么痛苦的脱胎换骨,如同10岁看过的越剧《追鱼》,鲤鱼变凡人,必须经受脱鳞的痛苦过程,疼得满舞台打滚。为什么?小时候看戏弄不懂,内蒙古插队也没弄懂,在巴黎经受了,懂了。
旅法10年时,我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输得干干净净回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回答:懂得了“尊重”。
旅法20年时,我问自己:如果有一天输得干干净净回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回答:懂得了“尊重”。
如今,30年过去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我不只一次地问自己,每次都是
同样的回答:我懂得了“尊重”。
![[转载]入乡随俗 <wbr><wbr>—— <wbr><wbr>那就是我 [转载]入乡随俗 <wbr><wbr>—— <wbr><wbr>那就是我](//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音乐是我的知己,从来不曾离开过。
我拉手风琴,可为整台文艺节目作音乐伴奏。左图左边是曹小敏,北京女一中老初二,她拉小提琴只是造型,不会演奏。左照摄于1974年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二中。右图摄于2006年巴黎歌剧院前。
![[转载]入乡随俗 <wbr><wbr>—— <wbr><wbr>那就是我 [转载]入乡随俗 <wbr><wbr>—— <wbr><wbr>那就是我](//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法国《共和国报》1998年1月29日报道
大标题“历经非凡磨难的郭凝”。副标题“从内蒙古到爱丽舍宫,小说般的人生
”。两张照片:(上)老三届北京知青郭凝。(下)郭凝随行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