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海拉尔的名称是因河而来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间,这里是一座清政府戍边的军事重镇。因坐落在呼伦贝尔草原而被称为呼伦贝尔城,是《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定后大清帝国北部的重要门户。为捍卫1 000公里长的中俄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呼伦贝尔城所处的地埋位置,使其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齐齐哈尔、黑山头、古北口、张家口、库伦(今乌兰巴托)、阿尔山、吉拉林等数条可通车马的道路。当年草原上盛况空前的甘珠尔庙会就是依靠这些古道畅通而促成的。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俄、日、德、美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这里进入新的商贸发展时期,在呼伦贝尔城外开辟了贸易市场。1907年被正式辟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商埠。因修筑东清铁路建立车站时,定名为“海浪”站,是海拉尔的译音,后来新街开发,海拉尔站的知名度渐渐提高,“呼伦贝尔城”的名称被取而代之。
1901 年,东清铁路在今火车站址建成车站,定名为海拉尔站,“海拉尔”之名才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后来由站名演变为城市的地理名称而沿用至今。“海拉尔”是由古蒙古语"哈利亚尔"一词音转而来。
从古至今,海拉尔河两岸生长着许多百合科葱属植物,尤以茖葱为最多。按习惯说法,“海拉尔”的含义也可解释为“野韭菜”。所以海拉尔河名称的含义即“两岸牧场长着很多野韭菜的河”。
海拉尔,我曾去过五次(包括旅游、讲学),但记忆最深的,是1972年秋天的那次(见附录)
附录:
1972年秋季,天津的招生工作组,来了!
符合条件的知青,扎兰屯去集中,招生单位:天津教师进修学院
谈话问情况,面试写鉴定。
一切顺利,返津尽在不言中。
工作结束,工作组撤离。我们从扎兰屯返回,等候消息。
两天后,公社打来有线电话:
“暖泉三队知青高恒利,材料不全,缺份鉴定。望尽快补齐,交给天津工作组。”(后来才知,工作组弄混,是他们的责任。)
我听后,一下愣住!然而即刻把心放平。
遇难事,需放胆,听天命,尽人力!
时间已晚,赶快补一份,连夜誊清
油灯下,我口述,成涛校友为我誊抄。
之后,我提着大棒以防狼,连夜奔向公社,尽快交上。
哪知,工作组已撤离,去了街里(扎兰屯)。
转天,天刚亮,我不顾正在发烧,带着“鉴定”,揣上月饼,
身穿破棉袄,草绳扎紧腰,头顶破草帽,蹭车到街里。
好事多磨,招生组刚走,已去了600里以外,
呼伦贝尔盟的盟公署!
义无反顾,追下去!无奈身上只有“五块七”。
来不及多想,去找振民点长,直奔“卧牛河军马场”。
一是讨口热饭吃,二是卧牛河站小,无票登车很方便!
匆匆来到军马场,找到振民诉衷肠……。
振民点长印象深,那次相见成烙印。
破草帽,黑棉袄,草绳缠身,点头哈腰。
“闯关东”的“盲流”,什么样?
明珠,就是“盲流”的真实写照!
吃完饭,喝完汤,天色已黑,振民坚持送我到票房。
小票房,一张椅,售票窗口已关闭。
小马灯,在摇曳,草帽遮颜,躺在椅。
看着表,数着秒,听动静,等消息。
临近车来到,我心砰砰跳,
毕竟是平生,首次没买票。
我把五块七,藏在鞋窠里。
浑身打浑身,只剩厚脸皮。
一会儿,火车的身影,出现在远方。
一排移动的小亮点,那是车厢的灯光。
急速奔来的列车,停在了小票房。
我三步并作两步,跳上了车厢。
车上旅客不多,我靠窗合衣而坐。
看着闪过的一站、一站,时刻警惕,目的是,把站名记牢,
若被列车员发现“逃票”,
我也好有言以对,蒙混过关。
巴林,雅鲁,博克图,伊列克得,牙克石……
一夜未眠,也不敢睡!
高度紧张,全然不顾发烧的病体。
天亮后,九点多钟,到了海拉尔东。
东北老客们,携子扛包,纷纷下车,全是逃票!
我灵机一动,裹在其中,法不责众,此理我懂。
随人群,十五里,走到海拉尔。
招生工作组,你们在那里?
我去问政府,这里称为盟公署,一座富丽堂皇的民族建筑!
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组住在,对面胜利饭店(宾馆)!
推开宾馆们,不敢往里走,
站在光滑的水泥地,看着穿衣镜里的我,
人乎?鬼乎?自己不敢认自己!
忽闻歌声男中音,飘飘悠悠传下来……
寻声登楼推开门,正是工作组的人。
他们一愣望着我,不知何故找到此!
说明原委,办完事情,松了一口气。
讨了一杯水,掏出带体温的月饼,一口月饼一口水,
吃完喝完,起身告辞往回返。
结果如何?不知道!听天由命,我已对得起我自己!
脱鞋拿出五块七,又臭又热攥手里。
先买冰棍再买烟,见到“墨菊”心打颤……。
败完火来烟抽足,打张车票,昂起头!
有票乘车不心虚,自我感觉,真是牛!
尽管路途600里,车票才用三块七,还剩两块在兜里。
上餐车,点好菜!连汤带饭补一补。
结账一算真心疼,花掉了一块九角五!还剩五分是零头。
回到车厢趴在桌,呼呼一觉到卧牛。
到了扎兰屯,仅剩五分钱!
怎么回?坐长途,钱不够,得想辙。
街里熟,四处逛,发现一处有派场!
医药公司停卡车,正在搬药车上搁。
问明路过大河湾,二话不说卖劲儿搬!
干完活,提要求,有了舍,必有得,蹭车返回不用愁。
头顶细雨一小时,终于看到,
昨天离开的暖泉小屋!
两天,一夜、千余里,进屋瘫炕动不得……
一周后,录取通知发到手。
已无激动,习于平静。
人生似旅行,追求在过程。
拍电报,告家中,“我已被录取,近期返津”!
收拾行装箱打包,别了,暖泉学校!
知青乡亲虚寒问,王莹兄弟帮托运,
暖泉小屋转朋友,纪念象征永驻留!
转天太阳刚刚升,握别诸友众弟兄。
尽管诸友笑脸送,深知内心深又痛。
多年相处心通理,毕竟表哥回故里!
借辆自行车,骑行七十里,
沿途观风景,是什么滋味?说不清!……
思绪飞,脚下蹬,车似利剑向前冲。
到街里,谢王莹,再别其它新弟兄,
非要吃饭作饯行。我真诚谢绝,没答应!
握别很沉重,列车朝南行。
扎兰屯啊!我在这儿,虽然仅四年,人生短暂的一瞬间,
为什么,记忆如此绵长?内心情结又如此震撼!
是因为,人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暖泉!我都献给了你,
献给了你的地,献给了你的天,
再也无法追回,再也无法更迭!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