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督教青年会——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今天津少年宫)于1913年5月23日举行奠基礼,1914年10月16日落成。
建筑为四层大楼,外墙混砖结构,内部以木质结构为主,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按照当时国际青年会统一标准模式建造,是最具典型性的欧美教会式风格建筑,内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宿舍、教室等,颇具规模。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坐北朝南,东临东马路,南北原与民宅相接(今已全部拆除)西与文庙相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从美国直接航运到中国来的,是严格按照当时的国际青年会统一标准模式和风格建造的,内有阅览室、会议室、健身房、礼堂、宿舍、教室等,整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正立面楼门入口筑高台阶,两侧饰双半圆立柱,一楼前厅宽敞,后部为礼堂。
二、三楼设“德、智、体、群”等部分。建筑墙体以红色缸砖砌筑,平顶,四面出檐,外檐简洁庄雅,门窗高大开阔,建筑别具特色,具欧美教会建筑风格。
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旧址是中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是近代篮球运动首次传入中国的第一站,是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摇篮,当时的名扬天下的“南开五虎队”曾在这里训练。
1904年,天津市基督教青年会是中国第一张标准乒乓球球台和天津第一张台球球台的诞生地。
周恩来在天津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大游行,即由东马路基督教青年会旧址开始,绕天津城一周后回到青年会。当时邓颖超在基督教青年会旧址里负责油印宣传品,油印工具和资料都藏在青年会。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旧址还是奥林匹克精神传入中国的第一站,1914年,中国近代教育家,有“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学校的校长张伯苓先生在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了发表演讲,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精神。第一次提出中国人要参加奥运会和申请举办奥运会的主张。
竹 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