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的团泊洼五七干校

中央文化部静海五七干校旧址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洼。
中央文化部静海"五七干校,由八个协会和戏曲研究室、电影剧本创研室、音乐出版社、音乐研究所等十二个文艺单位的七百余人组成。
1970年9月由宝坻迁至静海团泊洼。当时有学员627名,知识青年57名。
学员均是享誉全国,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均被定为政治或历史问题。
这些著名艺术家在静海团泊洼"五七"干校生活了五年,当时学员条件比较艰苦,四人居住一屋,喝苦水,自给自足。
周扬、华君武、秦兆阳、吕骥、吴祖光、江枫、宋扬、郭小川、王朝闻名人在静海期间,为活跃静海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祖光、王杰等曾为静海县业余作者修改过剧本,宋扬、王古芬等为静海业余宣传队排练过音乐舞蹈,袁毅平、尚进、黎郎等为摄影爱好者办过培训班,陈其明、卢开祥等为静海县京剧团(现为评剧团)排练过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郭小川曾在这里写下了著名诗篇《团泊洼的秋天》,使得静海县团泊洼远近闻名。
【团泊洼的秋天(郭小川】
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著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
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头微笑著,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
用苍绿的叶子抚摸著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著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
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著白净的野鸭;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象在香矩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全世界都在喧腾,哪里没有雷霆怒吼,风去变化!
是的,团泊洼的呼喊之声,也和别处一样洪大;
听听人们的胸口吧,其中也和闹市一样嘈杂。
这里没有第三次世界大战,但人人都在枪炮齐发;
谁的心灵深处——没有奔腾咆哮的千军万马!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火阵,但日夜都在攻打廝杀;
谁的大小动脉里——没有炽热的鲜血流响哗哗!
这里的《共产党宣言》,并没有掩盖在尘埃之下;
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这里照样有最真挚的回答。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战士的心头放射光华;
反对修正主义的浪潮,正惊退了贼头贼脑的鱼虾。
解放军兵营门口的跑道上,随时都有马蹄踏踏;
五·七干校的校舍里,
荧光屏上不时出现《创业》和《海霞》。
在明朗的阳光下,随时都有对修正主义的口诛笔伐;
在一排排红房之间,常常听见同志式温存的夜话。
……至於战士的深情,
你小小的团泊洼怎能包容得下!
不能用声音,只能用没有声音的“声音”加以表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期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请听听吧,这就是战士一句句从心中掏出的话。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那样静静的吗?
是的,团泊洼是静静的,但那里时刻都会轰轰爆炸!
不,团泊洼是喧腾的,这首诗篇里就充满著嘈杂。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
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竹 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