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随笔 |
昭化古城,古称葭萌,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交汇处,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国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
昭化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还因为是古代重兵布控的军事要地,被誉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古城中有牛头山、鲍三娘墓、天雄关、八卦井等景点。昭化古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昭化古称“葭萌”,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吞巴并苴,在成都建立蜀郡,在苴国区域建立葭萌县,因此称为“巴蜀第一县”。
昭化古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昭化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格民居。
昭化古城现存的民居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沿街开店的铺面式民居,为前店后宅或下店上宅式1至2层木构建筑,开间小而进深较大,具有商业和居住的复合功能。另一类是院落式私家宅第,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其整体风格多仿当时北京官宦府邸,讲究小巧、得体、适度,以三进四合院式木结构穿斗天井为主,大、小天井有用条石整齐嵌接而成的走廊互相贯通,以内部庭院的横向、纵向重重构造和独特的木雕风格见长。这类民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其中尤以怡心园、益合堂等为典范。
昭化古城拥有费祎墓、鲍三娘墓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是三国文化资源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城。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52年),蜀汉重臣费祎受命在汉寿(昭化)开府,后酒醉被降人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此。
费祎墓及鲍三娘墓至今保存完好。战胜坝、牛头山、姜维井、关索城、葭萌关、天雄关等三国遗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蜀汉政权兴亡见证地。
古城有三道城门,至今完好如故,东门曰“瞻凤”,西门曰“临清”北门曰“拱极,昭化古城至今仍保留着厚重的古城风貌,结构谨严,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为不规则四边形,略呈圆形。三街五巷均为明代风格,整齐平坦,东、西、北3条长街贯穿南、北、西,5条小巷穿过半边城。
古城街道均系青石铺砌,呈两边低、中间高的瓦背形,中间为引路,代表着严格的封建礼仪等级制。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