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伏龙观

(2023-10-18 12:13:34)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随笔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

伏龙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离堆北端古典建筑群,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宝瓶口即在伏龙观下方。

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这便是伏龙观的来历,也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 

伏龙观属于建筑与设施中人文景观综合体类的纪念、宗教、祭祀活动场所,为道教建筑,是纪念李冰的庙宇。

伏龙观原为范贤馆,始建于西晋末年,是李雄在夺得蜀郡后,为报答帮助他夺取政权的蜀中贤士范长生而修建的。因袭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传说改名伏龙观

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观因(伏龙观因为)李冰降伏孽龙的传说而得名。是纪念李冰的庙宇。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委成绵龙茂道钟竣就(伏龙观)原屺山门基址起建通佑王专词,以二郎配享后殿,与二王庙的二郎在前殿,李冰夫妇居后殿恰恰相反。因此,伏龙观又称老王庙。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一面用42级宽三丈一尺五寸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建筑布局是:东临江口之关,故灵基立其左;西瞻宝室之穴,故仙亭峙其右。正居太上之殿,中筑朝真之坛。

伏龙观原有殿宇两重,清同治间建成李冰殿,共有主殿三重。1959年培修时,将玉皇殿、喜雨楼合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砖木排架。一楼一底的后殿。

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1973年重建了庙前带江亭等建筑,近年来,新辟了花榭等,方便了游客观赏离堆锁峡风光。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树立在正殿中的东汉李冰圆雕石像,1974年迁建索桥时于三号桥基坑出土。像用灰白砂岩琢成,高290厘米,肩宽96厘米,厚46厘米,底部有一方榨,长18厘米。石像冠冕长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两袖和衣襟上各有浅刻题记一行。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右为尹龙长陈台造三神石人瑜水万世焉1975818日加座竖立在伏龙观正殿中。

正殿右侧竖立的堰工石像,是1975118日在都江堰外闸下开挖护滩时发现的。石像宽衣重袖,持插而立,通高1.85米,肩宽0.7米;插高0.28米,宽0.25米,插把长1.34米。石像头部已被冲毁,背部冲蚀严重,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1975818日树立在伏龙观大殿右侧。

正殿中的飞龙铁鼎,是唐容宗女玉真公主故物。鼎重约千斤,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197810月移入观中陈列。

 

竹 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宝瓶口
后一篇:汉中市博物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