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莲宗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保安大街,是1949年后天津仅存的一座尼僧寺院。
创建者际然法师在开山时所发的愿言“来僧不赶,去僧不留,自己不亲度徒众”的愿言,使此寺十方丛林的清严道风名闻遐迩。此道风被际然尼师的接班人圣慧法师继承至今,并将作为莲宗寺的传院家风而保留。
2014年2月14日(正月十五)莲宗寺落地大修工程正式启动,莲宗寺所有宗教佛事活动均转移至莲宗寺临时活动道场进行(甘肃路32号,在甘肃路上万全道与鞍山道之间)。
如今的莲宗寺是两进院,有苏州园林风格,殿堂严整。有三门殿是际然法师圆寂後1996年重建的三大开间东西各延半间,建筑讲究,庄严古朴。内设弥勒、韦驮、伽蓝菩萨和擎天持杵的两尊金刚,法相威严雄状。
坐北向南的大雄宝殿,宏伟壮观。“大雄宝殿”匾额为北洋军政大员江朝宗1942年书写。殿外抱柱有楹联曰:“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像龙吟虎啸出天台”,乃津门名书家龚望隶书。
抱柱是金箔扑底、黑漆描字,风格迥异。大殿内主供三尊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东、西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侧设龛供奉观音,地藏菩萨。五尊佛菩萨像皆为明朝铜质包金,弥足珍贵。东西两壁塑有十六罗汉行乐作法玻璃浮雕,栩栩如生。殿後边有五开间的小二层楼,上层为念佛堂兼藏经阁,堂前对联曰:“一念真纯灵山地,六时讽诵大罗天”。堂内供奉阿弥陀佛,并珍藏百本《大正藏》一部。楼下斋堂楹联言简意赅:“三餐常念农夫苦,一饭难忘佛祖恩”。
寺院中央有尊国内罕见的“万年宝鼎”,点缀院中,增色不少。 [
今天的莲宗寺,香火不断。信众很多,都来纪念观音菩萨成道的日子。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保安大街的莲宗寺,是解放时津城唯一的、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尼众十方丛林,它与河北区的大悲禅院南北相望,都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中央那尊“万年宝鼎”,是国内罕见的;“大雄宝殿”的匾额,为北洋军政大员江朝宗1942年书写的;大殿外抱柱是金箔铺底、黑漆描字,楹联曰:“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像龙吟虎啸出天台。”乃津门大书法家龚望隶书,风格迥异;大雄宝殿中供奉的释伽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以及两侧设龛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皆为明朝时期铜质包金,是日本投降前准备运走的国宝;楼上念佛堂里珍藏着弥足珍贵的百本日本《大正藏》一部,这些都是莲宗寺的骄傲。每当人们看到这座飘溢着古香魅力的庙宇时,无不想到创始人——际然大师那高尚的灵魂。
际然大师是满族正白旗人,原籍在沈阳金家哈拉。祖先是皇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九子,被封为肇王,封地河北省大城。在清朝皇门中,始终是明争暗斗,诸王竟立朋党,彼此视若仇敌。也不知道是哪代先人冒犯了朝廷,因而被削爵夺地,贬为庶民,并永世不许在朝中为官。早在际然大师曾祖父时,家境就已经败落。
供养在莲宗寺的三尊翡翠玉佛,其中两尊观音造像,一尊弥勒佛造像,均采用整块上等翡翠精心雕琢而成,翡翠质地温润,天然的翡色与翠色都极为漂亮,显得沉静而高贵。据莲宗寺住持圣慧法师介绍,这三尊珍贵的翡翠玉佛都是爱新觉罗·溥铮先生捐赠的。
这尊翡翠弥勒佛以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肚弥勒佛的形象昭示世人,翡翠颜色纯正,清滑晶莹,雕工细腻,制作精美,堪称绝美之作。翡翠弥勒佛主体呈浅绿色,高50厘米,宽50厘米,厚25厘米,有很漂亮的红翡色分布于周身及座基上。弥勒佛右手执杖,弯眉笑眼,长耳垂肩,一脸的笑意挂在嘴角眉梢,大肚挺凸,雕工细腻,满腹的乐事笑意,正可谓“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蕴涵吉祥、富丽、喜庆的红翡色在翡翠中尤为难见,在收藏界也早就有“万翠易得,一翡难求”的说法。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