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小巷(一)

(2009-11-09 09:39:35)
标签:

绍兴

小巷

风情

照片

分类: 稽山鉴水

               绍兴小巷

 由屠建虹馆长主编、陈桥驿教授作绪论的《绍兴街巷》巨卷(上下册),已对绍兴古城的150条街巷逐一作了详细介绍,图文并茂。特别可贵的是对已在地图上实际消失的111条老街巷也列出了名单,并说明消失的原因及现状。《绍兴街巷》是一部值得一读和珍藏的好书。

    金秋十月天气晴朗,凭着一股子兴趣,骑着自行车在古城的小巷、小弄转了几圈,对还保留着一些老房子、老建筑、老路面的巷弄拍了部分照片。几天下来感慨颇多,一是原汁原味的老巷弄已非常少,留下来的已成珍稀资源了;二是有的巷弄已不存在,有的已拓宽成大马路,两边全是新的高房子;三是老巷弄内住着的多为老人,有几处房子破旧不堪,急需修缮。

   我共对30多条巷弄(包括地名叫河沿、坊的)拍了照片,一路拍,一路追忆小时候的感觉。绍兴历史上有“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美誉,小河、小巷、石桥、台门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我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就在那个环境中渡过的。那时候住在同一条弄堂或同一个台门里的邻居,相互之间有照应,家家无隐私,吃饭时间端着碗也能到隔壁去串门。下雨了,你也用不着为门口或天井里晒着的衣裤被淋湿而操心,邻居早就代你收进里面了。邻居张家有几兄弟,李家有几姐妹,王家有哪门子亲戚,在什么地方工作,大家一清二楚。现在可好了,这些都成为隐私了,有的在高楼里住了几年,连对门住的是什么人也不知道,更不用说串门了,用一句时髦的话,叫患了“欧美病”。

    针对绍兴老街巷的拆迁、改造特别是一些历史性街巷的消失状况,陈桥驿教授在绪论中有好几段评述,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绍兴是一座已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我到过国外的不少城市,也到过国内的诸如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城市,那里也发展经济,也从事城市建设,却没有破坏已经存在的文化。尽管比比绍兴,那些城市的文化要浅薄得多……”。该文的后面几段中有老外的评论和陈教授对绍兴车水坊被改造成金融街的评说,话语的份量比较重,语重心长,有兴趣的朋友可直接去阅读这篇文章。

    巷弄越来越少已成必然的趋势,一是老巷弄还会不断地被消灭,二是新的不会再有,新造的路当领导的肯定会命名叫什么大街、大道的,就象房产商把住宅区叫花园、广场一样。巷弄胡同的名字不响亮,当领导的、做生意的不喜欢。

    绍兴古城保护规划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特别是蕺山区的书圣故里、八字桥街区,北海区的吕府—西小路,府山区的仓桥直街等四大片老民居能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应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希望能借庆祝绍兴建城2500年的东风,给历史文化名城多留点文化吧。

  (绍兴小巷共有照片53张,将分成4次发,欢迎各位朋友光顾指导)

 

    笔飞弄、躲婆弄、题扇桥河沿的地名都与书圣王羲之的故事有关,笔飞弄又因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的故居在此而名扬天下。二弄一河沿都保护得比较完好,古城的特色在这里浓缩。

                       笔飞弄绍兴小巷(一)

 

                         躲婆弄绍兴小巷(一)

 

                    躲婆弄和谐台门绍兴小巷(一)

 

                     题扇桥河沿绍兴小巷(一)

 

    弄口一头接斜桥,所以称斜桥弄。弄内多古式石壁台门,地面为近年新铺的小方块石板。

                          斜桥弄绍兴小巷(一)

 

                      斜桥弄竹台门绍兴小巷(一)

 

                      斜桥弄台门内绍兴小巷(一)

 

    局弄因明代时在这里曾设过浙江绍兴染织局的衙门而得名,局弄分成两段,呈“T”字形。

                          局弄绍兴小巷(一)

 

                     局弄里的小弄绍兴小巷(一)

 

    杜家在清乾隆年间为绍兴的望族,至民国时败落,现已难找到当年辉煌的遗迹。

                 杜家弄上空电线如网绍兴小巷(一)

 

    吕府马弄建于明代,据传原为吕府内的一条龙,较狭窄,双手可触及两侧的高墙,从弄内向弄口望很有些气势

                        吕府马弄绍兴小巷(一)

 

                    吕府马弄内健身场绍兴小巷(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下镇的老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