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牌
城市广场上竖着一块显眼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倒计时牌,记得去年8月它还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牌。绍兴最早的一块倒计时牌要算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我直接参与了有关的工作,过程曲曲折折,虽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
顺势而为
1996年国庆节后办公室来了一位广告策划公司的小伙子,挺帅气的又很热情,他主动提出要在绍兴最热闹的地段建一块香港回归倒计时牌。这家策划公司已在本省其他城市做过这一业务,口碑不错,所以商谈起来很顺利,没几轮就达成了共识,结果是这样的:倒计时牌建在市中心华谊大厦前的广场上,建牌工程于1997年1月下旬完工,2月1日(春节前)亮灯运转,一直亮到1999年澳门回归为止。我们单位作为三家主办单位之一(其他二家为挂名单位),主要负责落实立牌的地方。策划公司为承办单位,负责建造和日常维护,协办单位一家(赞助单位)由策划公司负责联系落实。
几天后,协办单位就落实了,双方签了合约,分期提供制作、维护经费。由我方联系落实立牌地方的事情,却进展不顺利,找了城建、工商、华谊商厦等单位,没有一家表示不同意的,也没有一家表示同意的,研究研究,研究研究,我知道拖是不行的。单位领导直接去找了市长,说明不用政府出钱办好这件事,市长听后马上把它上升为政治任务,请秘书与有关单位打招呼。第二天我们再去那些单位联系时,就像部队的排长喊了一声“立正、向右看齐”一样,动作一致,“研究研究”变成“好的好的”,在以后具体手续办理中也一路绿灯,比较顺利。
六米多高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准时矗立在华谊广场,2月1日还搞了一个揭牌仪式,头头脑脑亲自出席并讲话,新闻单位齐刷刷地作了报道。市民们反映很好,既庄严又漂亮,她每天正确的告诉大家香港回归还有几天。倒计时牌成了市中心一道爱国主义的风景线,也给古城繁华描上一抹亮色增添一份热闹,牌下常有人与之合影留念。每当我望见那牌子时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政治问题
好景不长,两个月后问题就接踵而来。牌子内的零件经常出毛病,翻转的时间不准,十天里差一天二天的,开始时策划公司能及时派人维修,拨准时间,可后来说是模块坏了,需换新的。倒计时不“倒”了,时间被“封存”,如离香港回归明明只有70天了,可牌子上显示还有75天,又过了几天仍然是75天。市民急了,领导急了,电视里曝光了,报纸也登了,来信来电反映的“火”了,上下左右全部压向我们这家“主办单位”。各方面意见高度统一:“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严肃的政治问题!”单位的同志都感到压力巨大。
有一位回乡探亲的香港同胞也专门来反映了此事,我知道这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敏感点,他们的心情我特别理解,要说海外华侨最爱国,千真万确。1997年国庆后我有幸在香港拜会了一位领导,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7月1日凌晨香港回归仪式结束后,极大部分人已散去,作为仪式的具体组织者要留到最后才能离开。这时忽然看到一位老华侨代表向台前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旗杆走去,他猜想大概是想拍照留念,可周围又没有拿相机的人,带着疑问就跟了过去。这时一个感人的镜头出现在眼前:老人流着眼泪紧抱着旗杆,用舌头在使劲的舔旗杆,上下往复。它是苦、是涩、是甜?
这就是海外华侨的国吻,胜过鞠躬和敬礼!
决不能辜负市民们的期望,更不能伤了华侨港胞们的心。倒计时牌已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了,当然要认真查找原因。原来是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两家正在为经费拨付的事闹得不可开交,竟然把倒计时牌不转了的大事撂在一边。一方说钱够了,一方说不够,一方说给了,一方说没给,加上协办单位的主要领导换了,许多事情更说不清。作为主办单位,意见只有一条,请他们尽快更新模块,让牌子转起来,其他的是是非非以后再说。单位领导多次出面协商、协调都没有效果。
没法了,4月底倒计时牌只得熄灯。不报时总比报错时好些,真是倒霉透顶了。人世间除了欢乐和充实之外,仍然有着数不尽理不清的无奈、烦恼和遗憾。
庄严一刻
1997年6月30日晚上8点多,许多市民们自发的聚集在倒计时牌前,高大的牌子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牌子两边整齐的排放着大彩电,人们都在等待着那庄严的一刻。
香港回归是历史的必然,是民声与天声的复合,犹如滚滚东流势不可挡。
10点、11点、11点55分、56分、57分、58分、59分、大家屏住了呼吸,计时牌跳到7月1日零时,回归倒计时指向0天,“呵——”,大家齐声欢呼,大街上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人们从电视机里看到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补记
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在1997年5月中旬就又恢复正常运转。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市领导多次亲自出面了解情况协调矛盾,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双方从大局出发,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商谈,重新达成合作协议。
倒计时牌于澳门回归后不久,由城建部门拆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