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今年你吃了几次?
(2009-09-14 11:37:23)
“升学宴”,今年你吃了几次?
随着又一批大学生渐次走进大学校门,一年一度的“升学宴”高峰归于平静。好多人都在发感慨:“今年终于过了这一关……”
年年有升大学的,也就年年吃“升学宴”。“升学宴”不知何时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每年的8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上几场“升学宴”,随上一份贺礼那是必不可少的,从头到尾吃下来,这一季送出去的红包少则千儿八百元,多则上万元。最近,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个中几多辛酸几多兴奋,听我一一道来。
酒店:赚了个七荤八素
高考后的“升学宴”一直都是酒店获利的好时机。一开始叫“谢师宴”,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升学宴”,亲朋好友为升学的孩子送个行,一番祝贺倒也在情理之中。可经过多年的演变,“升学宴”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很多酒店在高考开始之时就开始拉生意了,很多考生家长都能接到几家酒店的口头邀请,“‘升学宴’到我们酒店去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行业,经营状况很难预料,但‘升学宴’可以说是一支潜力股。”一位酒店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到他们酒店订“升学宴”的顾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也不例外。
从大学录取通知书发放的那天起,各大小酒店的主要客流就是“升学宴”的吃客。每接待一家“升学宴”,少则十来桌,多则几十桌,场面壮观,热闹非凡。遇上逢六、逢八的日子,一家酒店甚至同时承办好几家的“升学宴”。有些家庭甚至还难以订到酒店。
记者算了一笔帐:每桌酒席差不多都在400至600元之间,这还不算烟酒饮料、糖果花生,一场宴会下来,花费不是个小数目,而这么一大笔银两都流向了酒店的收银台。
家长:办“升学宴”也是出于无奈
近年来“升学宴”的攀比炫耀、铺张浪费之风影响着每个莘莘学子的家长。现在的“升学宴”,一桌的费用一般都在600—800元左右,生活富裕的家长可以一掷千金,生活贫困的家长却会因交不起孩子的大学学费而愁得睡不着觉,但为了不给孩子输面子也要大摆宴席。“别人家的孩子上大学都摆宴席,我家虽然钱不多,这顿饭还是要吃的!”许多家长都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随机调查了多名家长,发现事实上大部分家长本身是不想摆“升学宴”的,只是一来社会风气如此,二来不搞“升学宴”觉得自己和孩子的面子上都过不去,三来担心自家孩子被人看不起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只好无奈地跟风。
老师:学生的成功是最好的感谢
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学生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想表达一份感激之情,这是情理所在。“在平常日子里,不要忘记和老师联系。”这样,即使没有“升学宴”,老师也一样能感受到学生的谢意,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或一张卡片。
一位老师说,进入大学,只是人生开始的第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老师们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来思考问题。“你越成功,做老师的才更有成就感,这也是你对老师最好的感谢。”
市民:“升学宴”可行,但不要变味
根据记者调查,在很多市民心里,“升学宴”应该是一种个人行为,是家长学生对老师和亲朋的感激之情,作为一种简单的聚会,它是可行的。而让很多人反感的是,当这种个人行为变成了一种攀比,就完全变了味,本来很纯洁的一件事情,本来包含了很深感情的一件事情落入了俗套,就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李女士对记者说:我们的社会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往往就会把一些很正常的东西搞得很复杂。摆宴席的人会不自觉的互相攀比,家长比,孩子也比,比请老师和亲朋在什么地方吃的,吃的多少钱一桌,这一比就变味了。亲朋好友去赴宴,怎么也得随份礼吧,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负担不起,蛮让人为难的。
陈先生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看见一些比较穷的家庭的孩子考中了大学,为了挣个面子还不能比别家办得差了。这样一种风气很不好,我问过一些老师,他们告诉我,有时候看见这样的家庭请他们去吃饭,他们都觉得于心不忍,想推辞,但是人家已经都摆好了宴席,又推不开这个面子,于是也只得去了。这样的饭吃着都觉得不是味道。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