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大多数人买房是为了改善生活

(2016-10-06 12:08:56)
买房的问题不光是房子的事情,是民生的问题,我买房就是纯粹出于改善型的需要,首先是被所居住的环境逼迫着买房搬家的,我们的居住环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噪音、气味、绿化、卫生、物管、邻居的素质等等因素的综合干扰,当我们看到有人有钱后挣脱原来的居住环境到了新的地方居住,各方面的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的时候,我们心中也会涌现出改善自身环境的美好愿望,当我们攒够钱能够实施我们的改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买房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
衣食住行基本是我们老百姓的全部生活,我们这样那样的目标也是为了达成我们众生衣食住行的改善,进而上升到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衣食住行中衣、食、行都比较容易解决,最困扰我们的就是住,住由房屋及其周边的环境构成,不是一个人做好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有好房子还得有好邻居,好的环境。最干扰人们心情的就是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对住家的影响。
我们好的居住环境实际还是稀缺资源,所以靠抢,我们居住的90年代建成的一所套房是4楼,在3楼居住到病故的一位阿姨邻居就曾到我们刚粉刷过的“新房”里跟我们唠嗑过:我巴不得拆迁(老房),有了拆迁款后换一个新的环境居住,好好打理一下新家!哪曾想到怀揣这个美好愿望的、爱跳舞的潘阿姨两年后因为疾病60出头就突然去世了,潘阿姨在老楼中从新房住到老房生活了一辈子,没有拆迁款,靠退休金最终也没有等到住上新房。我们一次次的搬“新”家就是我们一次次地提升生活品质的标志性事件,正印了那句老话:人往高处走。
我们今年八月份,曾一天中从杭州回到小城,感觉落差巨大,最大的落差是人的素质的落差。
还有环境中感受到的管理的落差,举一个细节:整个西湖除了水、山、树、游船外基本没有多少人为的不自然的景观在里面,我们到了京杭大运河,康熙、乾隆的金色浮雕人像都藏在桥洞内。等我们回到小城,看到人潮不比西湖边人少的七花广场上,靠近城北客运站的哪片,竟然立起来很多块红彤彤的有些造型的牌子,我的一位同学说:有什么用呢,你要放几条凳子还能让到广场上的人们坐下歇凉,在一片绿树边竖那么多牌子,又不自然、又没用,可以说又难看。这还是作为小城一张明信片的七花广场上出现的管理现象了,那些少有人看到的地方呢?
人们涌向杭州等地购房,我觉得其中很多人不是为了炒房,而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人们卖房、买房,当然也有暂时的还没有卖掉就买房的时候,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人都想效益最大化,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无可厚非,都是人们在努力改善着自己的生活质量的行为外化。
当了房奴当然会束缚住我们的创新行为了,为了工资收入我们会隐藏掉我们的“不切实际”的很多想法,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中就可能蕴含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创新,为了收入我们会选择保险而让其烂在肚子里,我们一个人不能改变我们的“糟糕”环境,我们通过暂时的当房奴换到一个有很多我们一样想法的环境中去,所谓人以群分中去,我们可能就能实现我们心中民主、高效、阳光的管理及其产生的让人心情舒畅的环境,不当房奴,你连改变的盼头都没有。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很多有相同想法的人汇聚到一起后形成的力量是巨大的。
春秋战国时期强变弱(魏国),弱变强(秦国)等纷繁复杂的变化,皆因人才而起,得人才者得天下,庸庸众生为了能自由呼吸空气,总向往着开明的去处,那里一手遮不了天,那里的规则可能就是相对的“法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