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庙会亲历

(2011-02-06 11:01:52)
标签:

老北京

庙会

厂甸

琉璃厂

老艺人

荣宝斋

石景山

地坛

地铁

分类: 游记

http://s11/middle/60a77c65g9b94c2fa57fa&690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世俗化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了娱乐性的内容。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各地庙会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大年初一按老爸的推荐去老北京人小时候常去的庙会——厂甸庙会。从地铁2号线和平门D口(琉璃厂方向)出来,直行到路口,见一行旅人正在问穿着灰制服戴着红箍维持斑马线秩序的协管员,我也询问厂甸庙会往哪儿走? 他往我身后一指:“在陶然亭!”“啊?”“厂甸庙会?”“厂甸庙会搬庙会陶然亭去了!这没有了!”我吃了一惊,将信将疑:前几天开车去前门回来路上还见到一街口大大的喷绘广告“厂甸庙会”呢,怎么会没有呢?如果没有,去琉璃厂街(厂甸庙会原址)转转也行啊,一解疑惑的同时,也能一了琉璃厂探古的心愿。

没多远就看到了古色古香的中国书店、然后就是大名鼎鼎的“一得阁”,走到街口,看到了红红火火的庙会场景,见琉璃厂西街比东街人少,就先逛西街。在第一家宏宝斋里看了辛卯年画展,还拿了一张厂甸庙会导游画,终于解了谜团,还知道另一件事:

1、厂甸庙会现分为文庙会和民俗庙会两个分会场,文庙会在琉璃厂这一带,而舞狮、杂耍、小吃什么的则在陶然亭的民俗庙会。

2、《厂甸庙会导游图》上共印有十处名盖印点,都为名店、名胜,集齐印章,可换得组委会精美礼物一个。

http://s14/middle/60a77c65g9b94c6f0203d&690
    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路口的协管员为什么说这没有庙会了,难道是潜伏在那儿用来分流人潮的?

 

http://s10/middle/60a77c65g9b94ce3f00c9&690

[荣宝斋]


http://s8/middle/60a77c65g9b94cf203de7&690
[荣宝斋大厦]


荣宝斋前身为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

http://s2/middle/60a77c65g9b94d0e834d1&690[清秘阁]

http://s5/middle/60a77c65g9b94d1a6caa4&690
[几时有“城管”的?]

  

http://s8/middle/60a77c65g9b94e5c6a287&690
[卖吆喝]

http://s5/middle/60a77c65g9b94e6c262d4&690

[这是在干嘛?]

http://s13/middle/60a77c65g9b94e891801c&690

[迎亲?] 

http://s3/middle/60a77c65g9b94e96d49d2&690[看起来是娶亲,后来见了说明才知是状元游行:)]

 

http://s7/bmiddle/60a77c65g75f54c8592f6&690
[“踩街”民俗,岁岁平安]

http://s12/bmiddle/60a77c65g9b94fc53928b&690
[琉璃厂泥人坊的“兔儿爷”]

http://s16/middle/60a77c65g9b94f403c0cf&690
[“兔儿爷”的传说]


前年逛了两个北京庙会(石景山庙会和地坛庙会),一个感受——人山人海!

洋庙会——石景山庙会

 

http://s10/middle/60a77c65g9b9509175149&690
http://s1/middle/60a77c65g9b950a487b30&690
http://s8/middle/60a77c65g9b950b1c9427&690 http://s10/middle/60a77c65g9b950bc21a69&690

 

    还有地坛庙会的仿清祭地表演也值得一看,相片就不上传了,有兴趣的朋友建议亲自去看:P 小贴士:注意皇家仪仗只从巨大祭台的一侧出入,与祭地表演不在一侧,要想仪仗与祭地都看到拍到的话,需要事先问好、移动着看:)

 

    北京庙会总汇的网址:http://www.beijing.cn/chnnewyear/s214059506/

 

祝各位朋友新春大吉,健康快乐!

琉璃厂小记:

    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全长约 800 米。远在辽代,这里是郊区“ 海王村 ” ,元朝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因修建宫殿,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但 “ 琉璃厂 ” 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清初,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现在的师大附中的前身。

  清初,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陆续建在附近。官员、赶考的举子常聚于此,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形成了 “ 京都雅游之所 ” ,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琉璃厂有许多著名老店,如荣宝斋、槐荫山房、古艺斋、瑞成斋、萃文阁、一得阁、李福寿笔庄等,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 ——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

 (综合整理于琉璃厂官网http://liulichangchina.cn/je.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桦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