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芬少儿书】《我是怪胎》

标签:
王淑芬兒童文學儿童阅读共读杂谈 |
分类: 王淑芬寫的書 |
继2010年9月出版《怪咖教室》后,2011年3月份我又出版了《我是怪胎》,
我会不会从此以后被称为”怪胎作者”呢?哈哈。
这本小说可视为《我是白痴》的二部曲,其实这本书已在我脑中酝酿多年,
主要是身为教师所观察到的一件怪事,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两位被视为”怪胎”因而倍受排挤的学生。
这是《我是怪胎》的封面↓台湾天下杂志出版
【本书简介】
自然教室里有一张孤岛桌,有人用黑色签字笔在桌上写下:”被孤立的怪胎,被诅咒的怪胎”。
张中旬对这两行字很感兴趣,因为同学都在背后叫她”怪胎”,原来八年一班和二班都有人坐孤岛桌,她终于招募到伙伴加入她的怪胎俱乐部。一起对抗那些排挤的恶意眼光和语言,展开一场对抗同侪”精神霸凌”的复仇计划……
”明明自己一点都不怪,却莫名其妙被排挤,有谁能了解这种苦?我不敢对爸妈和老师说,只能独自忍受与吞下这一切。”
三个八年级学生被同侪排挤,大家都叫他们”怪胎”。
家境好、功课棒的女生张中旬,最痛恨上课分组这件事,没有人会邀她同一组、她总是像个孤岛,与那个把她除名的世界隔绝。她不在意这一切:”怪胎就是不会被世界的一切砍伤、剁伤、踩扁”。
但是怪胎也需要能一起面对残酷现实的朋友啊!幸好每个班级都会有怪胎,她找到跟父亲关系紧张的瘦怪胎陆威扬、身上总是发臭的单亲小孩胖怪胎杨开,三人干脆组成”怪胎合唱团”,结党展开复仇计划,积极响应同学的”精神霸凌”。这趟复仇之旅走来并不顺遂,他们三人真的能扭转颓势,让怪胎人生反败为胜吗?
作家老师王淑芬最了解学生心事,她写下这故事不是为了教训或启示,”只是觉得身为一个大人,有义务对那些远离热闹人群、站在窗边的孩子,说几句话。每个生命个体都有权利让自己与众不同。”
【本书主题】同侪关系、同理心、自我认同、对抗霸凌
【作者的话】我也是怪胎
我是位小学教师,身为教师的我,与同事最常见的聊天话题自然就是我们的学生。
有一年我发觉某班有三位学生似乎被班上其它同学严重排斥,与班导师聊,她也很无奈:
”这三人去年一开始便被同学贴上标签,动辄得咎。同学总是看他们不顺眼,没人愿意与他们交往。”
总之,她也不明白原因为何?
这事相当奇怪,从事教职以来,我的确发现每班总有一、两位被排斥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简直必须以”可怜”来描述。没有朋友,连交个作业,都没有人愿意把簿子迭在他的上面。是他们的行为”反社会”,还是同学集体的”敌意”?我不是导师,无法做长期且精准的论断。
我曾经私下问一位学生:”你为什么那么讨厌某某?”
他想了想,很老实的回答:”没办法,他就是那么讨人厌。”还强调:”真的!”
青少年期的孩子,有时伤害起同侪,是相当残忍的,想来令人难过。记得史帝芬.金的惊悚小说《魔女嘉莉》,就是以一个倍受排挤的青春期女孩为主角,长期遭同学捉弄,竟累积出一股惊人报复邪力。
我的科任教室里,每年约有两百位学生使用,木头桌面常被调皮学生涂鸦,或写字或画图;我的课程并不规定固定座位,所以谁使用哪张桌子,我并不知道。某年学期中,我在整理桌椅时,赫然发现其中一张桌子被写上三句话:
”不被爱的孩子,被当作工具的孩子,被孤立的孩子”
我望着这张立在窗边的桌子,想象着有位满脸怨怼的孩子,一字一句写下这些话,是发泄也是控诉。他是谁?我不知道,但过去那些每个班级里被排挤的学生,那一张张没有笑容的脸孔出现在我眼前,我觉得我有义务要为他们写出一个故事。这故事不是为了教训或启示,只是为了我做为一个大人,对那些远离热闹人群、站在窗边的孩子,说几句话。
你曾被同伴不怀好意的定位为怪胎吗?或是你曾经忍不住指着某人说他就是个怪胎?我个人意见是:只要不妨碍他人,每个生命个体都有权利让自己与众不同。你眼中他人的怪,不代表它真的怪,说不定只是个你不愿承认的偏见。换个包容与幽默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形形色色,比成天帮别人打分数、分类有意思多了。
我乐意坦白我其实有不少足以算是怪胎的行为,比如:只要看见电视电影里出现有孩子喊一声”妈”,我便莫名其妙的落下泪来;感谢数十年来那些从不讪笑我这个举动的亲朋好友。还有,我到现在仍然不敢将卤蛋泡在汤面里。
你是被高估的怪胎、被低估的怪胎,还是被误解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