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围城》们

标签:
王淑芬台湾生活文化阅读教学杂谈 |
分类: 王淑芬閱讀的書 |
我没有收集书的癖好,
不似那些须入「书毒勒戒所」(引用苦茶之苦言)的书友们,
见书便六亲不认,购书寻书到伤神败脾。
我唯一稍微刻意收购的书便是 钱锺书先生的《围城》,
但也仅止于「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书友之一的whisly知道此事后,来信:
「其实《围城》台湾的版本不算多,大约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
有一段空窗期,四十年之前就是大陆出的正体字书啰。
四十至七十这时期出的,大多找不太到,多是盗版书。
而七十年代后就大约十多种。以前不认识您之前,
手头上大约有五、六种版本,辅新、谷风、文帅及对岸的两三版本,
后来不是送人、借人,就是卖掉了。」
并表示此后访书会帮我留意。
2007年止的收藏(我原有的与whisly帮我买到的↓
whisly看到相关资料后,也来信告诉我:
「我看了黄裳先生写的文章,里面有提到大陆有出一本《围城》的评点本,
根据当时报章刊载的原文,据说钱先生在出书时,
有把一些为了让人能看得下连载,而加入的香粉铺删去
(他文中就是写香粉铺,大概是大陆用话),
我猜大概是一些能吸引人,
但是让一些文学人觉得不入流的文章吧。」
「香粉铺」用语应该是批评作家的酸话,
我赶紧在网络找数据,寻到一篇文章,是冯友兰先生1981年写的,
其中有提到《围城》一书引起不少小说论战,这是其中一件: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横眉社出版的《横眉小辑》第一期,
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论香粉铺之类》,指责《围城》道:
“这部小说里看不到人生,
看到的只是象万牲园里野兽般的那种盲目骚动着的低级的欲望。”」
所以,whisly提到的,应该不是钱锺书原意(指加入香粉铺),
而是不喜欢此书的评论者的意见吧。
(哎呀,真是自古文人多相轻。)
这些书中,并没有当年我那已遗失的那珍贵第一本,
(以前我写过此事,那本当然是盗版,
书末有我一枚盖着「小湖」的印章)
每个版本所附加的序、引言也不尽相同。
这8本中,我觉得封面较好看的是台湾书林版↓
(但采用荷花图,意义不大,应该只是出版社美编的个人喜好)
最贵的是苦茶特地跑腿帮我买的这一本(1500元台币)↓
此书原为香港大学中文学会黎活仁博士藏书↓
《围城》的各国译本亦多,
但知道就好,我倒无雄心大志去败家收集。
当年看陈道明主演「方鸿渐」,觉得他诠释得挺恰如其分的。
在婚姻与知识分子丑陋的那一面围城中,
主角方鸿渐是个悲剧人物,但喜剧的活着。
小美借我看的续集甚是有趣↓
剧情大纲是孙柔嘉流产,老情人重逢,哈哈↓
但我以前曾看过很糟的的續集,比如《飘》的续集。)
出版日期与印量(哇,10万本!毕竟是大陆)↓
此书是小美旧书店访得,有趣。
【2010年6月补记】
目前共收集到12种不同的华文版《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