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到实与虚(Solid and Void)的建筑—丹麦馆

标签:
bigbjarkeingels上海上海世博2010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http://blog.yimg.com/3/d8h_O7h7s58TXPKyMs5nvLL35II6D0FO18TggGY2Ekn_HJU8a3soFw--/23/l/mUnjj0T35.wneqwZ54XBXg.jpgand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mUnjj0T35.wneqwZ54XBXg.jpgand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Gw9lfCx5C0JXAuNpp94ZtQ.jpgand
今日这一篇文章其实是我一直都很希望写的文章,因为这建筑的设计确实超越了它原有的效果。表面上,
在上海世博的丹麦馆好像只是一个平凡的螺旋型三层高的建筑,建筑师表面上是只利用一个螺旋的人流路线来为旅客带来一个体验,
并且引入了歌本哈根的地标―美人鱼作为卖点。但其实他的概念重点未必在于此,根据BIG建筑师楼老板—Bjarke
Ingels在TED大会内的解释,当他们比较丹麦和上海的不同,发现上海原来在30年前是以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近年上海的道路大幅增加了汽车的数目,令到部份道路已开始不容许汽车进入。
在丹麦则进行相反的改变,政府在歌本哈根等城市陆续开始重新引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政府更免费为市民提供自行车作代步之用,务求减少汽车对市内道路的压力和空气的污染。因此,他们便希望借着这个机会重新为上海引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概念,这个概念其实亦配合了上海2010年世博的主题—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为了理行这个概念,他们为大会提供了1000部自行车,这除了可以让旅客利用自行车参观这展馆之外,亦同时可以乘自行车参观世博园内其它展馆。不过根据我的记忆中,
好像展馆内的自行车是不能在展馆外使用。随了自行车之外,他们还希望把丹麦的海水带来上海,因为歌本哈根的海水很清洁,居民都可以在海港处游泳,所以便在展馆的中央设立水池。
不过,大家可能怀疑为何丹麦建筑师会如此浪费地把丹麦的水送到中国,但是这其实是环保的做法,因为很多从中国到丹麦的货船都需要在回程前补入丹麦的海水,因为货船下货后的重量大为减轻,所以需要补入海水令船的重量维持一个水平,
因此他们便顺水推舟,借水一用。不过,这建筑最重要的重点是螺旋式的自行车轨道,由于整个路径成双螺旋的方式来组合因此令到人流路线和建筑空间形成了「虚与实」的组合。
如果引用建筑理论的「Solid and
Void(虚与实)」,这个展馆的实体形成了建筑物的外形,但是层与层之间的空间成为了自行车使用者的空间或等侯空间,这建筑物无论「实」与「虚」体的元素不单连成一体,并且成为建筑物具重要意义的元素,这是与其它一般建筑的实体与空间的疏离关系,大大不同。
前一篇:另类「以人为本」的建筑
后一篇:环保建筑 = 大洒金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