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的大成-香港国际机场(2)

标签:
创意工程机场技术建筑 |
分类: 建筑游记-香港/澳門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JtlPNS8vhSulX0RGMgNymw.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nLXsl76VSxlilca8jmtz4g.jpg
讲起Terminal 1的详细设计, 你必须要了解Foster以往的设计成果.Foster 在建中环HSBC总行时研制出空调由地面进风亦由地面补风, 这是有别于其他商业大厦由天花进出风. 由地面进出风可以令空气更加容易循环, 亦避免泠气吹头的问题.
而Foster在伦敦的Stanstead Airport也同样用了由地面进出风的空调系统, 这样可以令整个屋顶变得很轻, 而不用重重的混凝土作屋顶, 就好像旧启德机场一样. 第二个好处是由于屋顶的重量减少了所以用来承重的柱和梁变得更为细小, 令室内空间变得更大.Stanstead Airport另一个革命性的设计是阳光的控制, 屋顶的天窗不只是纯玻璃,阳光是由天窗射进室内而阳光由反光板再反射至屋顶再散开至室内各空间.
Terminal 1的设计更是Stanstead Airport的进化版的大成. Stanstead Airport的缺点是令人感觉楼底很低, 尽管楼底已是9m高, 相信问题是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令整个室内空间的感觉变小有关. 今次Terminal 1便再一次突破技术上的极限.
除以上提及的天窗设计外, 今次Foster更解决了楼底感觉低的问题. 首先,
Foster是用了36m 柱网, 柱网的意思是结构网,
亦即是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一般香港的建筑都是用8.4m
有用粗梁只用圆拱的结构来支撑屋顶, 这的确是结构上的一大挑战.跟着,Foster把室内空间的高度调高至14m, 让离境大堂的横向空间(36m)和垂直的空间(14m)更接近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是1: 1.6). 在人的视线变得更为舒畅, 这正是Stanstead Airport美中不足的一点, 就是在人的视线上控制得不好, 令人感觉楼底很低.
而入境大堂的空间更加增至24m高, 令游客拿完行李便可进入一个大大的空间才乘车离开机场. 所以离境大堂与机场快线和的士落客处都只是用桥来连接, 目的是希望让入境大堂有更大的空间, 更多的阳光.
明天讲登机大堂和继续讲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