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技术的大成-香港国际机场(1)

标签:
建筑设计创意香港工程 |
分类: 建筑游记-香港/澳門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4SptVZSiwy.ocAj_QYVFcw.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NLHMHY3kPuRKQvdIuuhapw.jpg
和Foster合作的难度就是他们很保护自己的技术, 不会让客户或有关人仕知道他们的秘密, 更不会和其他合作颗伴告诉很多东西, 只会告诉你他们的要求.去年曾和我合作的Foster的建筑师就曾在香港居住8年, 曾负责香港国际机场、红磡火车站和西九规划的其中一个主打则师, 由于我的出现, 所以他们说话比正常情况更加保留.
尽管在他们的书中提及的东西都只是告诉大家都只是他们的成果, 当中技术层面的资料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出来的, 相比早年Foster的书籍真是有很大的分别.在Foster的公司中都只有核心成员会知道所有的技术, 中下层成员都只是帮手出图而言. 所以,他们高级职员凡事都一定要亲力亲为, 经常朝7晚9地工作, 亦因为这样所以他们的则费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高的则楼.
讲起机场设计最难的事亦是最重要的事就是流程, 当中的人流、行李流、物流、车流和飞机流都同样重要.机场的流程都必须设计得非常简单, 因为很多使用者都是第一次使用这大厦.
众所周知, 整个机场是建在一人功岛上, 所整个工程要耗资1500亿元, 到现在为止仍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机场之一.
当大家看见机场的鸟瞰图时, 你可看见机场的规划其实用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 两条跑道的座向是配合航机的航道, 然后Terminal 1在这个人功岛的中轴线之上, 在中轴线的另一端是维修中心. 整个配套中心如警署、邮政中心、货运大楼和膳食中心都设在离Terminal 1不远的人功岛南部. 机场快线和巴士站都直接与客运大楼连接, 这样令人流更为顺畅亦令工程人员和游客的人流分开.
整个Terminal 1的形状成双Y形, 为的目的就只有三个, 一是希望能增加登机闸口,二是希望缩短客运大楼与登机闸口之间的距离, 三是希望令人流路径变得非常简单.
这是有别于旧式的设计, 客运大楼是成一个四方盒, 然后登机闸口分布在不同的分枝, 好像八爪鱼一样.
大家如有到过伦敦的Heathrow airport或Amestredam airport, 就会知道你必须左转右转才可登机. 而香港机场相比起来的确很简单, 对游客而言的确是一件好事.
明天详细讲机场的详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