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梦 - 水立方篇(2)

标签:
奥运北京规划建筑教育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yAyqfAubkeHv7Vl54xidnA.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l_RRgbGOv0EVD25hSufjsA.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M4RgGRfbzRDeyHnmhkn.LA_.jpg-
续上会, 为方便连接各部件, 工程师设计了使用连接球(Node)来连接各钢部件(frame
member), 但始终工程进度很慢, 一定不能在08年前完成.
在某一天特然数位烧焊师
傅一同讨论如何提高进度时, 便想出一个惊人的创举, 他们建议先把连接球和部件先在地上连接, 然后便运上大楼连接其他部件,
每次烧焊都只用调教一个部件. 情况好像先把部件与Node连接成火柴枝一样, 烧焊时方尾接圆尾
, 每次只用调节一个部件的角度, 不用像先前一样用一个连接球来同
时连接三个部件, 并需同时调较三个部件.
此举便把工程进度大幅提高三倍,300烧焊工人同时开工,
高峰期可以每天可完成200个
构件, 相对以往每天数十条, 的确大大改善了.
最令人惊讶是, 用这样的烧焊方式令屋顶的中央部分只下沉81mm,
比设计时预计下
沉240mm, 有大大的改善. 这不单可以确保外形成正方形, 而且亦可防绩水的问题,
因为整个水立方的屋顶是没有水坑只有一些少的排水管.
要解决隔音的问题的责任落在清华大学身上, 一般的ETFE最多只做三层,
通常只做
一层但水立方为解决隔音的问题做了四层来隔声, 如只做一层的话, 当下雨时室内
好像万人打鼓一样, 做了四层虽然有所改善但来自结构震动的声音(Structural bounding)
仍是很难解决, 清华大学设计了一系列的吸震器来解决结构震动的声音这问题
, 当清华完成这设计连厂商都来抄袭我们的设计, 因为直至现在发明这物料的厂商
根本没有这技术解决这问题.
最后的问题是光的问题,ETFE是高透光度的物料,
它可以令水立方90%时间都用自然
光但ETFE同样是高反光的物料, 所以天黑的时候如开灯的话很难控制反光效果, 对
运动员、观众和电视直播都是一件坏事. 解决的方法是不解决, 水立方室内只用像
太阳光线的太阳灯, 然后让光线四处反射, 营造自然环境四周有自然光的效果, 灯
的位置和强度当然经过精密设计, 但理念是很简单.
外墙的灯光效果当然是用红、蓝、绿三个LED灯造成的,
所以只要调节红、蓝、绿的
比例便可以制造不同的效果, 但问题是光线不只是从ETFE射出室外亦同时射进室内
, 所以跳水台背后加了一道墙来阻隔光线.
水立方和鸟巢开创了不少工程上的先河, 亦成了很多人的实验室.
中国人为了科技
奥运、环保奥运这一句话便不知付上了多少的人力物力,总之为京奥所开创出来的技
术永远都会造福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