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梦 - 京奥规划篇

标签:
教育文化sasaki京奥北京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qQM8dBEMmTsuIKAiy_T4LQ.jpg- 京奥规划篇"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qlGKXELnEMD71OAdjr.u4g.jpg- 京奥规划篇"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k0CBBlMyPzmNdICkc2SGCA.jpg- 京奥规划篇" />
在京奥的建筑群中, 大家都很留意鸟巢、水立方等主场馆但大家又有否留意京奥的规
划. 奥运会从来都是大白象的工程, 史上只有美国阿特兰大奥运是能收支平衡. 连在
1976年举行Montreal 奥运, Montreal市政府到今天还未清还兴建奥运场馆时所得的
债项.
其实兴建场馆不用太多的费用, 政府最大的开支在于扩建道路、基础设施、机场和
铁路等配套设施, 正所谓触一发动全身.
另外, 大笔的费用用在比赛后的场馆维修. 因为, 很多场馆在奥运后使用率甚低,
例如香港如不是举办马术比赛的话, 何来一个如此大型的马术比赛场地. 这一大堆空
置的场馆很容易令政府流血不止, 拆卸它亦很浪费, 唯有长期空置.
今次京奥的规划真的看出中国政府办奥运的决心, 首先, 中国政府将各种场馆分为
三类: 需要新建的永久场馆、需要扩建现有的场馆和需要新建的临时场馆. 新建和扩
建的场馆多数在奥运后会用作国家级的运动项目或大学的运动设施. 这些设施多数是
中国的较强的体育项目, 相反临时场馆多数是中国比较少人参与的项目如沙滩排球、曲
棍球等项目,所以座位都是临时座位.
大家都知道鸟巢和水立方等新建的永久场馆是位于北京三环与四环之间的奥林匹克
公园之内, 整个公园由BOSTON的日藉规划师Sasaki设计, 设计理念以北京的子午线为
中轴线. 左是水立方,右是鸟巢, 一阴一阳. 水立方以北是进行体操比赛的国家体育
馆和临时场馆之一-剑击馆, 鸟巢以北是选手村. 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以一条龙形的湖
连接至公园的北部的射箭和曲棍球场两个临时场馆, 和新建的一个纲球场馆. 规划
的理念是令场馆背有靠山好像故宫一样. 原来的设计, 龙形湖的尾部是连接南部的
奥体中心体育馆. 关于子午线中轴, 我在故宫建城篇已提及, 我在此不再重复.
今次奥运的场馆规划考虑到在比赛后的使用情况, 所以尽量配合北京市内大学的发
展, 当中8个场馆是在8所不同的大学之内, 让场馆在比赛之后被大学使用. 而这些
场馆所举行的赛事如乒乓球、跆拳道、柔道、举重等室内项目, 所以场馆设计上的
要求较为简单, 场馆空间上的弹性亦相当大, 适合大学将来使用.
这样除能确保场馆之后的使用之外,
亦有效分散人流, 避免奥林匹克公园一带的人
流过度集中, 对交通造成沉重的压力. 明天讲鸟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