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昂贵的建筑 - HSBC(最终方案下篇)

标签:
hsbcnormanfoster银行皇后大道中 |
分类: 建筑游记-香港/澳門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Qnkenn_n0hj0LRZHCkhuXw.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WHOUf6jrf1p.leUTCGhpVg.jpg-
至于阳光, Norman Foster
所设计的反光板是非常新式的设计,目的是希望将阳光从皇后大道中一边反射至中庭屋顶,再反射至室内各处,
而且直达至首层的公共空间。所以,
大家可以看到皇后大道中一边的外墙有一块很大的反光板。虽然这方法曾在实验室作了多个实验,但效果未如理想。
相信有两个原因,第一,设计时,HSBC附近还未有这么多高楼大厦,之后兴建的长江、中银和Citibank等摩天大厦,相信这样令部份阳光被阻挡了。
但相信致命的原因是室内的材料的颜色,室内的颜色主调为灰色,虽然给人一点清凉的感觉,但深色的材料吸收了不少光线,减少了不少室内阳光的反射,
所以据我所知不少HSBC员工都认为他们的工作空间不够光,今次Foster
招牌的Foster gray好像不太凑效。
不过,HSBC内设了一个很好的设备,就是文件电梯,这是一部小型的送货电梯似的,员工可以把文件送往各层而不用亲身到其他各层,非常方便。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WNpcUurWPncVrt3Iuc2TJA.jpg-
至于温度方面,HSBC的空调凰统是从地板喷气出色的,根据Norman Foster
的解说,这是比较有效来控制气温,但造价就比较昂贵,而水泠的空调系统是从维港引入来的,这相对来说是比较环保。以上这两个系统是在当时香港首次引入的。
不得不提是保安问题,
HSBC内不单存有大量现金,而且还存有大量黄金. 那么钱和金放在那里?
HSBC地下是有一个金库,
通往金库有一部电梯,
这部电梯可以将整部保安车送至金库,而电梯不能从电梯内控制,只能被保安室控制。
据我所知,
如果有人强行炸开金库大门的话, 首层的地板都同样会被炸开而倒塌,
可谓一拍两散,所以从来没有人胆敢自挖坟墓。
讲到最后就要讲钱,在80年代52亿的建筑物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钱用在那里呢?
上会曾经讲过HSBC的接合点很多,所以用了很多钱,另外其他部份真的要用这么多钱吗?
根据上述列表结构和玻璃幕墙都用了很多钱,但其实很多钱是用在实验上,由于HSBC的结构是比较少见所以在英国建了一个600-700平方尺大的模型,这个模型是包括香港岛北部和九龙半岛所有建筑物,然后放进风洞进行风力测试。
另外,亦做了一个6尺高的中庭模型来测试室内的阳光和温度的变化,现在存放在Foster office的最终方案模型就足足有近5尺高。
其实到现在仍是一个谜,为何一群精于数口的汇丰高层会容许一名新秀如此挥金如土,严重超支地设计,52亿元的建造价是正常建造方式的4-5倍。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WFcf8J959N4DEjpYuX8ppA.jpg-
这一个用数十亿元换来的设计,不单令Norman
Foster名利双收,而且一炮而红。在1983年更因这大厦而获得RIBA
Gold Medal
(英国皇家建筑师大奖),令他在历史上留名并进入大师级的行列,在多年后HSBC在伦敦建新的欧州总部,都是由Norman
Foster负责,但建筑成本就相比香港的小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