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奖:唯有做到干净透明,才能助推文学进程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现象 |
12月7日晚,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在郁达夫故乡浙江富阳颁奖。在颁奖现场,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如是感叹:“一个文学奖,首要是诚实。郁达夫小说奖正是秉承诚实的品质,才有特立独行的姿态,才会在不断推进文学的过程中,使郁达夫小说奖更加滋润和丰满,为中国文学不断地注入生命力。”
在同日下午举行的“暖冬•富春江文学沙龙”上,凭《你可以让百合生长》捧走中篇小说大奖的作家邓一光,引用郁达夫为创造社写的发刊词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郁达夫在发刊词写道:我们的真情不死,或者将来也可以招聚许多和我们一样的真率的人。我很珍视‘真情’这两个字,一如珍视这个奖项所蕴含的干净透明的品质。很高兴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因为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获奖。”在邓一光看来,在文坛独树一帜的郁达夫小说奖,正以公开、透明的风格为热爱文学创作和纯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真诚、开放的平台。
凭《大雨如注》获短篇小说大奖的作家毕飞宇亦有同感。他说,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尤其是一个获奖作者,只想说无论这个奖是哪里颁的,也无论这个奖的大小,“干净”,就使这个奖陡然增加了它的含金量。“哪一个作家不喜欢含金量高的奖项呢?所以这种高含金量,会使一个写作的人真切地体会到文学的尊严,小说的尊严,作家的尊严,这种尊严感会让人特别幸福,特别享受。”
后一篇:怎样发现和挖掘“童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