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眼看世

标签:
文化 |
分类: 书评文论 |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早期的代表作,讲述了生活在米格尔街上一些小人物的故事,生动传达出特立尼达殖民地下层百姓生活的欢乐与悲伤。奈保尔在小说中,通过小人物的想入非非,揭示了植于琐屑欲念中的民间理想。一方面总是某种虚幻的东西在支撑着人生意趣,而另一方面,那些卑微、古怪的动机同时让你感受到“理想”本身所包含的凄凉。这些街上的人们,如焰火师墨尔根、疯子曼门、诗人沃兹沃斯等个性鲜明而各具特色。我们或许不曾沦落,却与他们同在天涯。他们似乎特别为米格尔街而生,又可能存在于世间的任何角落。
因为各式人物的巨大魅力,故事叙述者“我”不经意间成了小说的旁注。这个成天价东游西逛的小屁孩,这个爹娘不亲没人管的野孩子。他不曾有一刻为自己如零落尘泥的草芥般被忽略,感到过哪怕是一丝半点的委屈。他心无旁骛又漫无目的地闲逛着,他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正是得益于他的漫无目的,小说讲述的故事似乎不是被“讲述”出来的,更像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
这条在中文里读来音韵悠扬的小街,让我们不由想到诗意阙如的鲁镇,在这条街上生活的孔乙己们,因了故事叙述者“我”的发现而不朽。然而“我”沾染了鲁迅式的激愤,对他们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米格尔街”也像是《从文自述》中少年沈从文走过的那条诗意盎然的小街,“我”在这条街上经历了成长,街两旁的人物景象却在“我”的成长中,慢慢淡化成了故事里的背景。有了这样的比较,当我们惊异于在现代化进程中被魔术般催生出来的一条条大街何其相似时,或许会发现“米格尔街”何其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