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炜:出自心灵、为了心灵和创造心灵的写作

(2013-01-19 11:21:46)
标签:

文化

分类: 人物访谈

张炜:出自心灵、为了心灵和创造心灵的写作

    时至今日,张炜依然不忘提醒自己20年前写下的最大期望:成为一个作家。尽管他已是一个著作等身、功成名就的作家;尽管按照时下的风气,只要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字,就能欣欣然以作家自居。张炜却不改初衷,他也从不怀疑自己当初的志向是否如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定得太低。在他的理解里,一个真正的作家,绝非职业意义上所界定的作家的概念。
    在1月11日北京举行的“《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首发式”上,张炜如此阐明自己对“作家”这个称谓的理解:作家的涵义并不指的单纯的小说家,单纯的散文家,甚至不是单纯的诗人。“我的意思是说,真正的作家,不光是虚构故事,写写议论文字。他能够面对生命的复杂问题,发出有高度的,真挚深刻的见解。他具有跟时代对话的能力。他不仅是一个真诚的记录者,浪漫的想象者,还是一个对未来具有强烈探索精神,对过去有完整而深刻的毫不留情的总结和批判力量的写作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家是一个何其遥远高大的称谓。”
    某种意义上,此次出版的随笔散文年编对此做了形象的注解。书稿记录的是张炜1982年以来除虚构作品之外的全部存留文学。“此次集结的18本书之前,其实还有很多非虚构文字,今天看了羞愧。如果是虚构作品结集,入选集子就会更全一些。可见直接言说的散文作品,比虚构作品还要难写。”无可疑义的是,以纪年方式编排的这些文字,以其清晰的理性与斑斓的感性,展现出了张炜思想的坚硬程度和现实的批判力度。恰如他在序言中所说,这三十年的散文和随笔,就像是“一部长长的出航志”。航船从港湾驶出,缓缓驶向风雨之中,时而激越时而黯然,颜色逐渐斑驳,腥咸汗烟,那都是旅痕和足迹,也是由远及近的心音。“比起用力编织的那些故事作品,这些文字好像更切近现实生存,也更有灼痛感,但惟其如此,也才称得上一本真实的书。”
    评论家陈晓明认为,不管是十卷本《你在高原》这样的小说写作,还是十八卷年编这样的非虚构写作,张炜都给时代和读者提供了一种精神的指引。也因为此,读他的作品会让人油然生出一种崇敬之感。“张炜的创作,可以说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胜利。实际上,当下非常有力量的作家身上都包含着浪漫主义的精神,莫言是,刘震云也是。在他们身上,更多体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的状态。张炜体现的浪漫主义更加宽广,他是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不夸张地说,张炜在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化重建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作家不能在精神上给人提供引导,这样的作家就不成其为作家,即使是成为作家也不是一个有力量的作家。”
    事实上正因为此,张炜被贴上“精神守夜者”、“行走在野地上的行吟者”、“道德理想主义者”等标签。在张炜看来,这些符号式的东西在评论里频频出现,即对他寄托了很高的希望,为他留下了努力的空间,也把他相对简单化了。“如果满足于这些标签,那会是相当的虚空。如果止于构筑所谓优美的文字,是相当单薄的。作家必须接地气,他要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和精神问题,他要通过不同的管道进入生命世界,把人类的生存经验用各种方式得以延伸,使人性最偏僻的角落得以伸展,他必须进入语言表述的内部,而不是被限制在重重概念之中。所以我个人长期以来在这种标签式的、带着良好的希望的评论和读者的愿望面前,又是理解又是感谢,但就是不能止步。”张炜深知,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注定会被误读。但作家的创作,恰恰在于他能够用自己的劳动,不停地去解除这种误读。
    但无论如何,张炜或许并不介意,自己的写作被称之为“出自心灵、为了心灵和创造心灵”的写作。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把他形容为一个真正的诗人作家。“一般作家会特别在乎市场和读者,而诗人作家首先在乎的是自己的心灵,还有他的母语。在这个意义上,我把张炜的整个写作看成是一个整体,看成是他对他个人,对这个时代的理想化的表述。他‘独于天地之往来’,试图通过各种文体的写作触及存在的广阔领域。事实上,只有具备这样的广阔性,才能称得上是诗人作家。”
    惟其如此才能理解,何以张炜一贯对图书市场持批判的见解。在他看来,虽说诗性写作不太在乎读者,是极而言之。但一个作家心里装了太多的读者,一般来说难成杰出的写作者。“所谓的诗性写作不完全是以故事来实现的,而纯文学作品常常压缩情节放大细节。把读者当成上帝的人,一定是急于推销自己的商品。而真正尊重读者的作家,就是要充分地写出自我,让读者惊讶于其丰富和瑰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