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奖:一种不确定性的探索如何可能?

(2012-12-13 17:10:32)
标签:

文化

分类: 记者调查

    顾名思义,文学奖往往基于对各种已有定论的文学形态的一种确认。确定的题材,确定的风格,确定的主旨、确定的评委……由种种“确定”延伸开去,才得以树立起文学奖项的权威标准。以此观之,于日前在广州颁出的“《广州文艺》第一届都市小说双年奖”,与其说是对某种权威标准的确认,倒不如说是对以“确定”为题中应有之义的文学奖项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探索。

之所以做这样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源于 “都市文学”本身还是一个暧昧不明的概念。诚如评论家孟繁华所说,中国当代都市的文化经验,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经验。它像一只变幻莫测的万花筒,光怪陆离难以捉摸。“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在不同作家的不同书写中得到了确证。如此说来,事实上‘都市文学’在我们的文学生活中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或者说它仍在形成或探索的过程中。”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不意识到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文学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都市文学作品的数量日益增多,不仅有都市生活经验的作家写都市,而且在其他领域展开故事的作家也相继参与其间。孟繁华表示,追溯乡土文学的发生,我们还会发现,它是被城市发现的,或者说乡村文明是被现代城市文明发现的。“乡土文学作者并不是在乡村写出‘乡土文学’的。换言之,来自乡村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经历城市文明,也就不会出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乡土文学’。”

某种意义上,正是认识都市文学发展的极大可能性,《广州文艺》杂志才适时地推出这一奖项。此前,该刊曾于2009年和2011年先后举办了两届旨在探讨我国都市文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的都市文学研讨会,并于2010年至2011年举办了第一届“都市小说双年展”。 此次获奖的邱华栋、武歆、付秀莹、李浩、黄咏梅、陈春澜、黄运生、徐倩娜等八位获奖作者的作品,正是从这两年时间刊发的40余部(篇)都市题材的中短篇小说中遴选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获奖作者大多不是出生、成长于都市,在他们书写都市的小说作品里,也有多着割不断的乡土联系。这显然有异于孟繁华所说,张爱玲、白先勇等现代“贵族”作家写出来的都市文学作品。“在那里,生活方式、场景以及人物关系是乡土文学和市民文学中不曾出现的。”然而,当下更趋于复杂的都市经验,也预示了都市文学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此看,这一带有不确定性的奖项,正因其富于前瞻性和挑战性的探索,为文学奖项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