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真实生活之上的凌空飞翔
(2009-06-15 15:47:5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化现象 |
诚然儿童文学创作热切呼唤想象力,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它是离开真实生活的凌空飞翔?在日前上海举行的“《神笔马良》创作60周年纪念暨洪讯涛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座谈会上,儿童文学作家程逸汝开宗明义指出,童话里的真实,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妄想,而应是生活里的确有其事。 程逸汝是基于“当下儿童文学胡编乱造的普遍现实”有此一说的。“比如一些童话故事里,让长颈鹿开口说话,就不符合真实。因为长颈鹿是没有声带的,它怎么能开口说话?”与此相比,童话大家洪汛涛的创作就严格遵循“以人为本,以真取胜”的原则。程逸汝表示,“洪汛涛先生生前特别强调,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真实的东西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而只有你遵循真实的原则,你才可能写出流畅的语言。你只有对孩子讲真实,才能讲得理直气壮,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洪汛涛强调真实原则,并不意味着他不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相反,他特别看重儿童文学的开拓与创新。在儿童文学评论家徐鲁看来,洪汛涛对童话创作一向持开放包容的姿态。“他希望作家们汲取各种体裁之长,以期实现童话艺术的各种可能。”在分析儿童文学作家包蕾的作品时,洪汛涛就指出,是包蕾在童话创作中充分吸收了影视剧创作的经验,才成就了他的艺术特色。“无论是出奇的结构,多变的手法,充满悬念和跌宕的故事,他都汲取了影视剧的长处。” 洪汛涛是与叶圣陶等齐名的“中国童话十家”,也是上海继陈伯吹、贺宜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童话大家。他1928年4月出生于浙江浦江,后定居于上海,一直到2001年9月去世。他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因创作童话代表作《神笔马良》而广为人知。该书问世60年来流传广泛,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并被有多种文字翻译介绍到海外,由他亲自改编的彩色木偶片《神笔》多次获国际大奖。他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童话理论家,他“面壁三年”,三易其稿,写成的四十余万字理论巨著《童话学》,是中国童话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此次会上,主办方之一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他新版的理论著作《童话大师洪汛涛论童话教育》,并由此打造“童话教育理论系列丛书”,填补童话教育理论的空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