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溶解无解,小龙虾抓瞎
(2010-09-05 21:47:48)
标签:
杂谈 |
江苏省海洋渔业局通报小龙虾检测结果称,小龙虾养殖环节没有问题,合格率达到100%。自8月下旬,南京多名食客疑似食用小龙虾患横纹肌溶解症,一度火爆石城的小龙虾量价齐跌,市民也是闻虾色变。(扬子晚报9月5日报道)
延宕近半个月的小龙虾事件已经有了渔业和食品安全部门数次说明,但是相关解释并未产生拨云见日的功效,事件反倒愈加扑朔迷离。民众在等相关部门给出一个清晰答案,而相关部门也在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于是等待似乎成了这一起事件的继续的力量。怀疑的消息不断传出,脆弱的食品安全已经让民众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民意焦渴需要顺畅及时的信息通报来化解,真相是最解渴的及时雨。
但是,这似乎并不能解释如今民意的执着与汹涌,虽然事件相关信息不断披露,但是质疑却没有丝毫消解。肌溶解这种临床上的病症,影响到了遥远的小龙虾的买卖行情,曾经美味佳肴如今却让人谈“虾”色变,蝴蝶效应已然显现,所有的讨论都围绕龙虾展开。
回溯事件的根源,乃是在南京发生肌溶剂病例,媒体质疑是食用小龙虾所致。质疑是媒体指责之一,但所疑是否科学精确,则还要权威机构给出验证。如同导致病症的食物,不知凡几,确凿的质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问题在于,人们似乎已经绑定了小龙虾和肌溶剂之间的因果关联,而且就是相关部门的解释,也一直围绕着小龙虾的饭店抽查、养殖检测,似乎非要在小龙虾身上找出个答案不可。
于是,问题的争论不再是围绕本源进行了,而是在一个怀疑的基础开始了沙盘推演,舆论围绕着一个很可能虚置的问题攻守争夺。而已知的事实肌溶解发生病例却被抛诸脑后,成了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议题。而在破解这个迷局上,肌溶剂发生的原因的确认,却是不能绕过去的议题,因为肌溶解若非小龙虾所致,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而另外的缘由,行政部门也有责任让民众知道。
所以,破解肌溶解迷局和小龙虾危机最好的办法,乃是把主要的力量放到病例的检测上,得出致病的原因,顺藤摸瓜,那样一切才会水落石出。精细的医学检测,是整个事件的最直接的也是最有力的终结者。如此,小龙虾是“凶手”抑或无辜一目了然,质疑也会烟消云散,这样一起公共事件也才会走向结束。
肌溶解无解,小龙虾抓瞎。现在的困局,可以说是食品安全和渔业部门应对公共事件经验匮乏造成的。在事件的开始,就被舆论裹挟进入了食用小龙虾致病的漩涡,于是拼命在小龙虾身上找突破,这是归纳论证的误区,也是难以走通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关于肌溶剂事件,央视记者专门去江苏调查无功而返,江苏省海洋渔业局调查再引担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