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游戏”从幼儿园娃娃抓起
(2010-03-20 00:36:12)
标签:
杂谈 |
南京雨花区实验幼儿园招生引来家长彻夜排长队的报道引来社会关注,而因为僧多粥少的缘故,这一现象注定还将不断上演。记者调查发现,想进收费低且条件好的公办幼儿园,除了“占坑”排队之外,还有不少是靠权力和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凭着形形色色的各种“条子”。据了解,在南京一些知名幼儿园园长的办公桌上,形形色色的“条子”比辞海还厚。(现代快报3月17日报道)
不得不说,现在送孩子上个好幼儿园比上好大学的难多了。招80人竟然有800张“条子”,这还不包括“占坑”排队的无关系户,可以说竞争近乎残酷。狭路相逢勇者胜,彻夜排队的先后竞争已经不能承负甄选标准,“权力角逐”必然会成为新的筛选法则,到了这时候,每一个小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亲友团”,那可是一张张庞大的关系网在协同作战啊。
既然有了“条子”,披星戴月的站位竞争被淘汰,选择的方式也简单得多了。就看“条子”的有无,若都有,比一比写条子者的权位。如此,各幼儿园的领导者再也不用为如何选择发愁了。原来,上幼儿园也是一场“拼爹游戏”,不过有些爹有的是权力,而有的爹只能拼体力。
哪有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为人才的,培养孩子无非就是让其通过教育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德。言之凿凿,其实又是怎样的呢?看看我们的孩子,在自己上学的第一天学懂得的就是“关系搞定一切”、“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言传PK身教,孰轻孰重?愿景光明,手段灰暗,最后的结果恐怕也只是南辕北辙。
社会学中有一个词叫起点公平,说的是不能让人带着出身赛跑。可天下哪有父母甘愿自己的孩子得到的教育不好呢?家长“拿条子”的做法自然是要批评,但关键还是要去除不公平竞争的土壤。首先,教育部门补清学前教育的欠账,让孩子们都能得幼儿园其门而入;其次,制定法律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剪除地域的不平衡,让家长们会有更多的放心选择,不会形成“哄抢效应”。如此,或许不会再有彻夜排队报名和“条子”开路的故事。
“拿条子”办事是社会程序的一种扭曲,权力不当使用的地方开不出鲜花。从排队站坑到“条子”开路,是一种简单文明的竞争理念被放弃的过程。假使孩子们经过教育却没习得这些基本的价值,那这个教育还能算是成功的么。而现在,幼儿园的“条子”成摞,是不是表明所谓的“拼爹游戏”已经从娃娃抓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