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死亡”医疗纠纷无须权力不当介入
(2010-01-10 16:33: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考写得 |
1月8日四川省内江发生车祸,一对父子致1死1伤。但死者并非当场死亡,120却将其拉到殡仪馆冷藏。车祸5小时后其家属发现亲人未死,再次抢救无效才死亡。对此,内江卫生局长及市政府秘书长称其很可能是“被颠簸而导致活过来了”。当地警方派出大批防暴警察,从医院强行拉走张厚明的尸体,张家亲属阻止未果。医院承认失误但表示无刑责。(云南信息报1月10日报道)
著名时评人杨耕身说,这是一个会以各种方式神奇死去的年代,躲猫猫、发烧死、罚站死让人瞠目结舌。终于,看到了一次神奇的“复活”,而这种死而复生的方式就是“颠簸”。看来张厚明之死,又刷新了人们的医学常识,原来急救复苏的方法中还有“颠簸”一途。只是这种“急救方式”并未给张先生带来幸运,他还是被送到殡仪馆冷藏之后抢救无效死去。
这还有待医学鉴定的话语,就这样从官员口中蹦出来了,不可谓不雷人。何况,医生轻判伤者死亡,导致伤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死去,本是一起医疗事故,冲突的自然是医患双方。不知为何官员们为何这般殷勤,迫不及待地用生活逻辑得出的“医学结论”表态。让人不得不怀疑,权力的介入是不是太猴急了?
医生的职业失贞与冷漠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可以疗以批判、惩罚。这些矛盾都可以在规则的框架之下,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如果触犯法条,也可以施以刑罚。但内江的这起医疗事故,看上去却是如此的扑朔迷离。这种复杂,除开伤者“死”而复生,继而复死的怪诞,就在于特警介入和官方“颠簸复活”的论调,让这样一起简单的纠纷充斥着权力的魅影。
在处理纠纷中,权力本该是“协调者”,公正而不偏私,理性而不盲目。但张厚明之死,让人看到权力参与纠纷时并非是以公允的姿态,其行为与表态都在为医院“帮腔”,而压制受害方的利益。特警出现,让张厚明亲属的遗体处置权落空;权力发声,为医院工作人员的责任开脱。
权力背离“公”的属性不当介入民间纠纷,除了“大包大揽”的权力滥用,更多的时候在于权力也参杂于事件之中,成为博弈的利益一方。就如,本是居民与开发商的拆迁谈判,但由于权力与商人的利益置换,使得推土机背后有了权力的撑腰,让本就不平衡的较量更加力量悬殊,造成绵延的社会悲剧。如此,原本简单的纠纷变得复杂激烈,最后甚至演变成为公共事件。这其中,就源于权力不当介入时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评判者变成了“摆平者”,压制某些利益诉求,为自己的相关利益说话。
偏离了价值立场的权力介入,在当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杀伤力极大。张厚明之死,无必要的特警干预及官员们轻佻无稽的辩解话语,就是权力作为不当的一种表征。这种情景,增加了弱势者的剥削感,也损害了政府的信誉。更为重要的是,权力掣肘,真相难以澄清,公正的社会价值也将无处安放。
如何介入社会,是政府善政善治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权力应该始终保持谦逊持正的品质。如果权力背离了宗旨去干预社会事物,纵然可以“渔利”,也免不了一身腥。
部分见于新华每日电讯: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01/12/content_12793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