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鲁迅《阿q正传》性格内向自我保护意识凤凰网校园 |
11岁的初一孩子,因个矮、性格内向,在学校成了别人的“奴仆”,稍不如意就得挨打。还在宿舍内多次被逼喝洗脚水,舔同学脚趾,此事被老师发现后告知家长。此后,两个欺负人的学生承认了打骂、虐待小个儿同学的事实,有9名同学也站出来指证此事。目前,两个欺负人的学生已被暂时停课,学校正在研究进一步的处理意见。(12月21日凤凰网)
看了此报道笔者内心非常沉痛,对受虐男生的遭遇更是感到痛心。不禁要问,那些施虐男孩欺凌同班同学的行为又是从哪来的?
首先,我认为我们的社会须作出深刻的检讨。如果说儿童的心灵是成人社会的映像,也就是说,他们习染了我们成人社会过多的以强凌弱的现状。想想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中的主人翁,受欺辱后转身又去欺负比自己弱的阿D和小尼姑等更弱者。鲁迅先生将此归结为民族的国民性,即见了狼就是羊;而见了羊又变成了狼。相信那两个施虐的男学生如果见了更强者,他们也会变得十分恭顺。因为在他们的心灵中,已经染上了天经地义的倚强凌弱烙印。
第二,具体地说,这两个男学生的恶习与他们耳濡目染父母言行,更有不可割断的联系。如果父母非常仁爱慈祥,孩子绝不会染上从天上掉下来的恶习。
第三,对于此事的处理,许多人困惑于“他们还是孩子”,不够治安处罚和刑罚的年龄,难道当今社会就对这些“恶少”没有办法了吗?我认为是有办法的。首先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可以警告甚至开除。至于那个受虐的女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他的处境,对他的心灵损害,及对他身体的损害,可能会延续终生。我们作为成人社会的一员,应该对她说:孩子,对不起。是我们成人社会教坏了那些施虐的孩子。同时也希望他学会勇敢,在暴力当前时大胆沉着的面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
纵观多个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大都是一些性格内向、老实胆小,习惯逆来顺受的软弱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使这些孩子极易成为放肆蛮横的学生或小混混们的目标,而事后忍气吞声、不敢告诉任何人又使得施暴者更加猖獗嚣张。在这里倡导他的“勇敢”绝不是“以暴制暴”,不是别人打我一拳,我就还他一脚,而是强硬、冷静、沉着、果敢,大胆说“不”和义正词严的警告。在威胁与暴力面前,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大多数同学与老师以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内心的镇定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同学不敢贸然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