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起点

(2025-04-08 11:04:50)

起点
 清明小长假,我们驱车直奔太行一号风景道起点,浙水。


古村浙水,群山环绕,浙水河从西往东绕村而过。村有古屋、古街、古巷、古井、古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砖、石砌成的券,是进出浙水必经之处。走进古村,老宅古屋高低错落。有的高而窄,有的矮而阔,土褐色的基调,透出早春的苍茫。浙水不大,没有人为加工雕琢痕迹。原汁原味,古朴自然,是古村该有的样子。几百年来,不曾被纷乱的烟尘浸染,不曾被浮躁的世俗纠缠。像一个不曾被开启的故事,充满浓浓的历史潮湿气息。

 

古村周围,古树葱茏。路旁,水边,屋前,一丛丛山花随处可见,随意开放。一种状若风铃的紫色小花,明艳俏丽,生动活泼。清风徐来,摇曳生姿。那叮叮铃铃的声音,是春天在唱歌。

 

绕村而过的浙水河,悠然自得地悄悄流淌,仿佛在低诉千年的秘密。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水底,被水流温柔地抚摸。它们见证了无数过往,却依然保持最初的模样。

 

沿浙水河缓步徐行,一抬头,怪石嶙峋,一块巨大的木板竖在乱石间,木板上,是4个醒目的大字,浙水书屋

啊,这就是依山傍水顺势而建的,浙水独特的页岩书屋。

 

书屋背倚天然石壁,借助山体,自然形成空间,顺势倾斜的屋顶与古朴的村庄和谐地融为一体。木框架构成的承重墙,中间嵌入玻璃砖,室内部分被用作书架,户外部分成为游人小憩的座椅。

 

 

 

走进书屋,入口处与对面的整面墙,用大块的玻璃搭建而成。里面没有桌椅没有板凳,而是利用岩石层层叠叠的梯度,稍加打磨,再放上一个个藤编的垫子,就成了阅览区。

 

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使书屋充满了蓬勃的朝气。阳光下,山石和图书互相对视,相互依偎。山石虽然裸露最原始的貌,但因有了书香的浸润和滋养,笨拙、粗粝的山石也显得温润、柔和。石缝间,罅隙处,不时活泼泼地冒出一簇簇绿油油的植物,生机盎然。散发着原木清香的书架上,各种图书琳琅满目,整齐排列

 

 


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拾级而上,席地而坐。也可选一个柔软古朴的蒲团,盘腿而坐。书中的故事,也许,就发生在这个小村,就发生在你正捧书而读的地方。你和书里的人物,在这里相遇。你们,隔着岁月,隔着风雨,呼吸着同样的空气。


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细看,可轻吟,可诵读。悄然而入的清风,带着几分调皮,轻轻翻过手上的书页。朗朗书声飞出窗外,飘在树梢,又跌落在山下蜿蜒的浙水河,飞珠溅玉。

 

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拿回家细细品读。看完后,不必回到书屋归还,只需放到县城图书馆。书屋接入了公共图书管理系统,可以通借通还。

 

今天正值假期,看书的孩子居多。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本书,沐浴着破墙而入的阳光,一边拾阶而上一边对身旁的小伙伴说,这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认真严肃的表情,仿佛天穹近在眼前,滚滚的汨罗江水响在耳边。

 

书屋里,也有衣着朴素的当地农民。有的站在书架旁,有的盘腿坐在石阶上。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那专心致志的神情,如同一心一意地耕耘着自己的田地。

 

浙水的页岩书屋,书香味、泥土味、艺术味融为一体,不仅成了网红打卡地,也成为展现太行文化的一扇窗口。书屋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更是一种对家乡的深情眷恋和对生活的坚定信念。那一级级向上的台阶,更是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

 

太行一号公路,以沐浴书香的古村浙水为起点,怎么会不腾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