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車經過苗栗時遠遠看到一座斷橋,那是許多年前的事了,和朋友提起,朋友卻說不知道有這樣的窗景。斷橋在山裡,林木鬱鬱,荒草漫淹,一看就覺得有許多故事。
斷橋,首先聯想到西湖,殘雪遮掩著斷橋,無限遐想。苗栗山里的斷橋則是另番風景,紅磚砌築掩映在綠蔭間,有年代的模樣,應該是日據時期留下的建築吧。
多年之後,苗栗的龍騰斷橋成了一處景點,朋友約我一起去看看,我終於來到曾經在車窗一閃而過的橋,這座橋建於1905年當地人稱『糯米橋』,又稱『魚藤坪斷橋』,當時特別從廣東請了師傅來此興建,全橋沒有用到一根鋼筋,而靠圓拱造型來支撐橋面重量,既典雅又堅固,可惜1935年因為地震圓拱塌陷橋身受損不能再使用,後來縱貫線鐵路山線改道,於是在斷橋西側蓋了鐵橋,據說是台鐵山線最高的鐵橋,龍騰斷橋失去了交通的功能後成為一道風景,1999年九二一地震又使部份結構崩塌,今天看到的歷史逾百年的斷橋,是歷經兩次地震後留下的遺跡。
站在橋下抬頭望,和曾在行駛中的火車上看到的橋景感覺並不相同,我於是又興起疑惑,當年我真的看到了斷橋嗎?還是火車搖幌中生出的幻景,那是九二一地震前,如果我看到了橋,那麼那座橋和今天驗前這座完全一樣嗎?不只是地震對橋造成了改變,今天的橋和昨天的橋是否完全一樣,其實也難以肯定吧。
我們存在的世界一直在變化,我們存在的本身也一直在變化,昨日記憶,今天風景,因為"變"時時發生,對於不變的追求就更有意義,但也同時藏著虛枉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