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北京大學進行交流,在這一座歷史悠久且富有人文底蘊的城市,有許多作家曾經在此生活,并且描寫過著一座城市,梁實秋、老舍、林語堂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林海音與他們相較,住在北京時她還是一個孩子,所以她寫的北京是一個孩子眼中看到的。
來到北京,去尋訪林海音舊居,比我想象中小,但是轉念又想,書中并未描寫是一座大房子啊,衹是我自己的想象罷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出版半個世紀以來,曾被譯為英、德、日、法、義大利、西班牙等多國語言,並獲瑞士頒贈青少年文學「藍眼鏡蛇獎」。《城南舊事》有自傳性質,講述她在北京城南渡過的童年。
林海音的小名「英子」,在作品中主角也叫英子,故事是從一個天真小女孩的視角出發。書中包括五個段落,即《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想象一下九十年前的北京,安靜祥和,有著長長的胡同,四季花卉和濃濃樹蔭,英子在惠安館門前遇到瘋子秀貞。秀貞曾與一位大學生相戀,後來大學生被警察抓走,懷孕的她生下女兒,取名小桂子,小桂子卻被被家人抛棄,下落不明。一連串的打擊使得秀貞發瘋了,英子卻很同情她,希望幫她找回女兒。英子發現玩伴妞兒身世和小桂子有些相似,帶她去找秀貞,秀貞得以與分離六年的女兒相認,但是母女倆卻不幸地在火車意外中遇難。
善良的英子有愛心,現實生活裏的林海音也是如此,她後來去了臺灣,在臺灣主編過聯合報副刊,非常願意提携新人,給年輕作家機會。
距離北京大柵欄、琉璃廠不遠的南柳巷,是作家林海音童年時居住過的地方,來到這裏,午後的陽光照射在門上,想起林海音《城南舊事》裏寫到自己有早晨賴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來,看到陽光照到玻璃窗上了,她的心裡就是一陣愁:“已經這麼晚了,等起來,洗臉,紮辮子,換制服,再到學校去,准又是一進教室被罰站在門邊。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我雖然很懶惰,卻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奔向學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坐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天下大雨,她醒來就已經晚了,她想到媽媽一定會要她穿上肥大的夾襖,即使當時是夏天,還要踢拖著不合腳的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這麼不舒服地上學,她反而有賴在床上不起來的勇氣了。
賴床是許多孩子都有的經驗,這也是林海音作品讓人覺得親切之處,就和她的人一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