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着黑板的老师

(2010-10-26 10:49:59)
标签:

杂谈

    《黑板》是一部伊朗电影,我在电视上看到介绍后颇为震撼,片头一群男人背着一块大黑板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原来这是他们谋生,也是寻找学生的方式,这部电影获得戛纳国际影展评委奖,或许电影给人的震撼,一大部分原因是“异文化”提供观众一个不一样的视野。

    伊朗电影近几年在国际影坛有不错的表现,商业市场上也受瞩目,如《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天堂的孩子》,可能看过的人较多。

    一群背着大黑板的流浪教师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上行进,其中两个人特别迫切地要寻找愿意付学费的学生。他们一个后悔不听父亲的忠告(当牧羊人)当上了无人问津穷困潦倒的教书匠;另一个自己只上了两年学,急着为幼小的孩子攒钱看病。他们一个遇见了在两伊边境来回偷运走私物品的一群孩子,孩子们不会读书写字,却又不愿意学习。
  于是,那些黑板的最大用处不是教师教学时为学生做演示,而是在空袭时涂上黄泥作掩体,对于荒原上的旅客,生存是第一要义。
  《黑板》以两个“流动老师”的际遇带出伊朗边界人民的生活情况。这些流动老师扛着黑板到处找学生,其景象与行径恐怕是世界上大多数观众难以想像的。走私的孩子们扛着几乎压垮他们的货物,一不小心就可能跌落山谷,或者遭边境士兵射杀,会不会写名字和算数这档事,这时候一点都不重要了。
  据说本片的导演莎米拉·马克马巴夫拍摄《黑板》时,只有21岁,却能挖掘出荒谬人世中偶然的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玫瑰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