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后,台湾迅速组织了一批医疗队前往青海,为救援提供自己的一份力,新闻报道中说,这一支医疗队一到西宁,顾不得休息,立即投入工作。
我想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救人是他们此行的目的,而救治地震中受伤的人又是和时间赛跑的工作,如果因为休息而耽误了救援,岂不是有违他们千里而来的初衷。
这些年,四川汶川地震、台湾88风灾、青海玉树地震,还有现在云南依然持续的旱情,中国人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天灾,也都互相协助着走了过来,让人感觉温馨,看到希望。但也可以从一些小地方看到两岸思维的差异。
常有人问我,大陆学生和台湾学生最大的差异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有很多相似处,但也有很多相异之处,实在没法一一列举,我想简单一点说,就是思维方式不同吧。
台湾的医疗队抵达青海后,我在电视上看到新闻主播以一种赞赏和理所当然的语调说,台湾医疗队队长声称将服从地震就在总指挥部的安排,服从,这两个字立刻跳了出来,从这一段新闻报道中,在我的脑海里跳跃着,接下来出现了医疗队队长的画面,他说的是全力配合。
因为救人是大家共同的目的,在此一目的下,大家分工合作,尽一己之力,为了更有效的完成工作,当然需要彼此配合,需要接受指挥部的安排。
台湾医疗队认同的是救人的理念。
所谓的同志,不就是有共同理念的人吗?但此一理念有时也可能改变,认同感消失了,自然也就无所谓的同志了。
认同是一种选择,而非理所当然。
服从这个词在台湾的使用,很少出现在工作的安排中,我们通常说配合,再尽力一点,就说全力配合。服从是使用在投票时,少数服从多数,即使你不喜欢投票的结果,也得接受。
学校、企业差不多都是这样说,每个人各司其职,而不是谁服从谁,总经理和小文员各有各的责任,全力配合,才能将工作做得最好,但不会称总经理为领导,领导者两个字,也是我听到时会跳出来的两个字。
我以为要破除阶级观念,但,领导这一名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