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冬陽的午后,我和丈夫在西湖畔散了一會兒步,去書店買了幾本書,上館子吃了頓美味的晚餐,再逛街添了幾件看著喜歡但其實可有可無的小東西,我們高高興興的打算攔輛計程車回去。然而剛站上馬路,立刻發現起碼有六批不同的人要攔車,空車卻少的可憐,一有車停車下客,眾人就飛奔上去搶車,幾個回合下來,我們明顯居於劣勢,新的搶車人潮卻還陸續加入。丈夫提議換條路也許搭車的人少些,經過的空車多些,於是我們轉移陣地,以便印證他的推估與現實不符,另一條路搶車的人一樣多,而空車一樣少。於是我主張搭公車,沒想到晚間十點的公車擁擠的不得了,幾乎無處立足,偏偏還在每一處路口都碰上紅燈,原本的好心情也大打折扣。
 
  作為一座宣稱宜人居住的城市,杭州的大眾運輸顯然需要加強,地鐵尚在興建中,去年還發生施工意外,公車規劃有待調整,尖峰時段交通陷入壅堵,一日之中至少有四個時段搶不到計程車,不但交通狀況比起大陸許多省會級城市要來得惡劣,大眾運輸提供的便利性也差。我曾經問一位杭州朋友,怎麼杭州的大眾運輸如此不便?他說杭州人有錢,私家車多,所以大眾運輸差些,但是從載客擁擠的公車來看,他此言差矣,私家車進入城區只是造成壅堵,並沒有解決運輸問題,撘公車和計程車的小市民,仍然是多數。
   
不過杭州有一項措施,倒是可提供其他城市作參考,那就是公共自行車。事實上,無論是地鐵還是公車,都不能完全解決交通問題,杭州市於是決定發展公共自行車能彌補這一缺陷,解決公交系統中“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同時兼具換乘功能,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達性。此外,發展公共自行車交通,既節約道路資源,減輕停車壓力,還可節省能源,減少污染,改善城市氣品質,又能提供民眾運動機會,可說是一舉數得。
   
近年杭州推出了許多新措施,其中民眾評價最高的是免費開放西湖。杭州希望建立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並實行免費租賃,也會像免費開放西湖一樣,能為杭州市爭取加分。建設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後,1000個自行車租賃網點,將雇用3000名管理人,大量失業人員的就業問題也可就近得到解決。以西湖風景區為例,周邊原本就有民營的自行車租賃點,但運行情況並不好。前年起杭州先在蘇堤南口、望湖樓、聖塘景區、柳浪聞鶯、長橋公園南口、平湖秋月、岳廟等處設立7個自行車服務點,提供民眾公共自行車免費使用。接著在市區推出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形成擁有1000個服務點、5萬輛自行車的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
 
  為了避免民眾長時間占用公共自行車,影響了原本作為大眾運輸接駁的功能,免費借用的時間為一小時,超時仍需付費,且超時愈長,計費單價愈高,這一項便民措施使用時搭配公交IC卡,有如台北的悠遊卡。
  
想像一下,騎著自行車穿過蘇堤,眼前是夾岸柳絲,碧波荷葉,湖上泛著輕舟,陽光從法國梧桐葉隙間篩落......遊程結束,只要將車還給服務點,就可以輕鬆搭車轉往下一站,這樣的午後時光,的確是很愜意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