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到半百和;六十岁的生理体征我们已经讨论过了,五十岁肝功能开始下降,因为肝是木,木生火,肝气不够了无法生火,所以六十岁时心气开始下降,心为火,火生土,心气不够,土气也开始衰弱了,所以七十岁轮到脾土了,有什么体征呢?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脾主肌肉,本来人体脾吸收了食物金华,一部分提供给人体维持日常消耗,多余的则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皮肤低下,已备万一脾胃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储备。动物在入秋以后就拼命吃,大量储存脂肪,以备过冬时因食物缺乏而挨饿,同时进入冬眠以减少消耗,保证安全过冬,待到春天来了,山花烂漫时东山再起。人体没有动物的如此功能,所以人工储备粮食过冬,即使如此,秋令时节也需要进补,在天寒地冻时能够提供热量,安全过冬。
人到七十岁,脾气开始虚了,吸收功能不好,每天吸收的营养都不能维持身体消耗,所以开始动用皮下脂肪储备,慢慢皮下脂肪储备也消耗完了,就出现“皮肤枯”的现象,一拉全是皮,没有肉了,这就是七十岁的老人的生理特征。
我们说肾是先天之本,父母给的,脾是后天之本,自己经营的,她是人体的营养仓库,有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最基本的保证,有了才可以打仗,没有就失去安全感。当老人年纪到了七十岁,脾气开始虚了,营养供给不够,就没有安全感,容易出走。如同动物一样,没有吃饱就要出去找食。这时候让老人吃饱行不行呢?问题的本质是吸收,而不是吃饱,相反如果吃得太饱,无法吸收反而会出问题。
“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这里是温食不是指热食,而是指产生温湿的食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七十岁的老人禁吃产生温湿的食物,比如很多水果,禁止吃得太饱,禁止在潮湿的地方居住,禁止穿湿的衣服,出汗了要马上换衣服,这就是养生之道。
脾有病的表现是:“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身重”并非指体重,而是挪不开步的那种感觉。“善饥”就是经常饿。“肉痿”肌肉无力。“足不收行”指控制不住脚步。“善瘈”手脚很容易抽搐的意思。“脚下痛”脚痛的意思,在踝关节一下。如果有上列症状就表明脾有病了。
“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腹满”感觉肚子很饱。“肠鸣”肠子发出咕咕叫声。“飧泄”就是溏便,大便不成形。“食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不消化。如果有这些现象则是属于正常,身体功能老化的表现,不是疾病。
七十岁的老人如何养生?“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藿”是指豆类植物的叶子。经常吃上列食物有利于健康。
上列双引号内的句子全部引自《黄帝内经》。
请关注“养老管理”微信平台,点击上列日期边的蓝色字体“养老管理”,点击关注即可。下一篇:老人各年龄段的生理体征(80岁)。我们探讨80岁的老人生理体征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