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移植为什么要用卵母细胞
(2010-06-04 16:16:02)
标签:
杂谈 |
由此查看→ http://blog.sina.com.cn/zengzhi2hlp
DIV>细胞核移植技术中能用受体细胞的通常有MⅡ期卵母细胞和受精卵。早期的核移植常用受精卵,后来基本上用MⅡ期卵母细胞取代了受精卵,主要是两者的细胞质环境不同。有人认为重组需要的因子存在于MⅡ期卵母细胞质中,而在受精卵形成时这些因子已被降解或用光,因此受精卵去核可引起细胞质中重组因子缺乏。促成熟因子(MFP)是卵母细胞质中重要的胞质影响因子,MFP的活性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MⅠ和MⅡ期达到最高,受精或激活后MFP迅速失活,因此MⅡ期卵母细胞中MFP活性高,而受精卵中MFP活性低。而MFP水平的高低可影响供体核染色质的状态和复制。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已成熟,而MⅠ期卵母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尚未成熟,其细胞质不能支持胚胎的全程发育,因此尽管MⅠ期卵母细胞MFP活性也高,但不能作为受体卵母细胞。也有人认为用去核受精卵作受体时可能由于受精卵去核时一些早期发育必需的因子随核的去除而去掉,而使受精卵缺乏发育能力。因此,目前广泛采用MⅡQI
5卵母细胞做受体。
前一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
后一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