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北京最早的女校贝满女中

标签:
贝满女中女十二中一六六中教育文化 |
分类: 我的回忆 |
贝满女中的校舍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宰相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府邸,清初,它被赐给顺治皇帝的佟妃——康熙皇帝的母亲佟佳氏的家人使用,因而称为“佟府”。学校的大门是一座檐牙高啄、红柱绿椽、彩绘缤纷、青瓦灰墙的典型的明代建筑。大门道中间有一块
大门内原是一个小院,有三个门通向后面。中间是府邸的二门,两侧的门通向东、西跨院。二门是个描金彩绘的垂花门,走进去,原是一座座典型的王府院落,如第一座院落正房是原名“训怀堂”的大殿;
贝满女中当初是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其创始人是来中国的传教士艾莉莎贝满夫人。贝满夫人于1864年在北京设立贝满女子小学,校址在灯市口大街北面的大鹁鸽市胡同,规模较小,由她一人主持校务。以后有了中国教员,逐步发展,到
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与通州的协和大学(由潞河书院升格成立,其中“斋”部后来更名为潞河中学,建国后曾一度改名通县一中,现又恢复潞河中学名称)、北京汇文大学(校址在东城区盔甲厂,其中学部分称汇文中学,建国后曾一度改名为二十六中学,现恢复原名汇文中学)合并成立燕京大学。协和女子大学改称燕京大学女校,仍设在佟府。1923年,贝满女中改为三三制完全中学,学生人数剧增。
1926年,燕京大学女校与男校合并迁往城外(今北京大学所在地),贝满女中高中部遂迁佟府,初中部仍在灯市口公理会院内。1927年经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定名为北平私立贝满女子中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被日伪当局接管,曾一度改名为北京市立第四女子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又于当年9月恢复贝满女中校名。此时学校已发展到高中有9个班、初中有12个班的规模。1949年北平解放,学校于1951年改名为五一女中,高中部仍设在佟府内(1952年定名为女十二中),从此结束了贝满女中前后长达87年的时代。
这是贝满女中遗存建筑布局草图。而剩下的邵氏楼、贝氏楼、正楼现在似乎在北京第25中学院内。看来原来这个学校相当大。应该包括了现在的166中学、25中学、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如下图
曾经的贝满女中现状,似乎被4所学校瓜分。而正宗传承下来的166中学,似乎并未占有原来贝满的主楼。而这一大片由4所学校组成的区域应该就是原来整个贝满女中的全部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