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序曲

标签:
新春序曲音乐会杂谈 |
分类: 我的散文 |

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北京的各大剧院,音乐厅已经红红火火奏响了迎新春序曲,开启了跨越时空的中西经典荟萃盛宴。正在犹豫到底选哪一场音乐会去听更过瘾,就接到了好友阿胖的电话 ,她邀我去中山公园音乐堂参加由中国爱乐乐团演出的“贝壳之春新年音乐会”。且不说中国爱乐乐团在国内各大文艺团体中的名气,单是知道乐队执棒是著名的指挥家夏小汤,特邀小提琴家吕思清领衔演出菲利克斯.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就令人兴奋不已。
上周末刚好寒流来袭,北京的最低温度已达零下20度,创同期严寒程度历史记录,况中山公园附近不准停车,更没有停车场,阿胖有车也不能开,可那也挡不住我们俩的热情。想想这样的天气想打车也难,索性烦劳俺家D先生辛苦一趟,开车送我们俩去剧院。
中山公园音乐堂于我,是久违了的音乐殿堂。中山公园在我的记忆中也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故事和记忆:“来今雨轩”是当年爹妈逢父母之命订婚的地方,“金水河”是小时候唯一的一次父亲带我和弟弟划船的地方,“来今雨轩饭庄”是母亲带我们吃红楼宴茄鲞和梅干菜包子的地方,“音乐堂”也是上山下乡前,我参加中学生演出大型歌舞的地方…走进中山公园,就像一脚踏进记忆的河流,往事历历在目,令我这个敏感的多愁善感的人,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
这一场音乐会令我们俩最开心的是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无论是外国经典曲目《费加罗的婚礼》还是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无论是约纳森的《杜鹃圆舞曲》还是理查德.罗杰斯的《音乐之声》对我们俩来说,都再熟悉不过。至于中国作品,就更是耳熟能详了:吴祖强等作曲家的《红色娘子军》、王酩的《绒花》以及吕思清的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随着音乐旋律我们俩都可以跟着唱起来。
当然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领衔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号,对我们来说,欣赏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使我不由得想起七十年代末,刚刚返程回到北京,我受zhongyang乐团母亲的朋友阿柏夫妇邀请,听了一场交响乐音乐会。回到家里母亲问我喜欢吗?我说“什么快板慢板快乐的板,我听不懂!”把母亲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说我是下里巴人,登不得大雅之堂。
这一场音乐会,最值得一提,令我们激动不已的是乐团指挥夏小汤,我是第一次看他的指挥,之前我最喜欢的指挥是意大利的里卡尔多.穆蒂、日本的小泽征尔、中国的老一辈指挥家秋里、新一代年轻指挥家李心草…不知道为什么,许是门外汉吧,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家卡拉扬我却并不喜欢。
这一场音乐会下来,我和阿胖都爱上了指挥夏小汤,他的指挥风格是热力四射,激情澎湃,从一开场他上台,我们就感受到他的激情,他好像每一个细胞都在指挥音乐,观众们称他“是在用心灵的歌声表达音乐的指挥家”“追寻他的手势就能完全了解音乐的内容”称赞看他指挥是“音乐与视觉的完美享受”。
在乐团的演奏家们精湛精彩的演奏诠释下,在热情的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在多次返场欲罢不能的情况下,音乐会奏响了由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创作的管弦乐曲“威风凛凛进行曲”。伴着欢快热烈威风凛凛的节奏,从音乐厅的顶上,飘落下数不清的五颜六色的气球,观众们又惊又喜,又叫又跳,在众多气球劈哩叭啦的zhalie声中,我和阿胖好像听到久违了的爆竹声,不由得想起了这一句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虽然离春节还有月余,我们就算是提前奏响了迎新春的序曲吧!